波光明灭的意思是什么?波光明净的意思( 二 )


在长久沉寂的等待后,蝉的幼虫方从地下钻出来,艰难地爬上草丛或树梢间,脱掉浅黄色的蝉衣,有了飞翔的薄翼 。

波光明灭的意思是什么?波光明净的意思

文章插图
感知到夏至到来的消息时,雄蝉便要开始鼓翼而鸣了,这是雄蝉在向雌蝉求爱 。声声“知——了、知——了”中,雄蝉和雌蝉完成了种族延续的重任后,就无声无息地死去了 。
但蝉的死亡,却是另一种新生 。2~8周后,卵中孵化出的幼虫就会离开树干,来到地面,打洞,钻进泥土深处,在十多年的蛰伏后,重新振翅于阳光下 。生命便是如此的,年复一年,循环往复,不知疲倦 。
这便是蝉的一生!阳光下短短一个月嘹亮的歌呼,却足以抚慰黑暗中十多年的隐忍等待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在蝉这里,得到了最美好的诠释 。
也因着此种缘由,蝉在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 。自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常会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祈望转世再生 。
蝉常常栖息在高枝之上,鸣声高亢嘹亮,加之其餐风饮露的习性,在文人墨客的眼中,蝉便成了高洁品格的象征 。如《唐诗别裁》所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
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到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再到王沂孙《齐天乐》中的“甚已绝余音,尚遗枯蜕”......诗人们以蝉自比身世,自喻清高品格 。
而在众多咏蝉诗中,最著名的一首莫过于虞世南的《蝉》:
垂緌(rui)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在这首诗中,蝉被充分“人格化”,处处都含比兴象征 。蝉以清冽的甘露为食,那高亢(kang)的鸣声从梧桐林中逸出 。它的叫声传得那样远,并非是借助了秋风,而是因为栖于高树之上啊!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一句,正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诗人以蝉“居高”故“声自远”来阐明这样一个道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他们不需要借助外界的权势、帮助,而自能声名远播 。
在这里,诗人对人的一种清高品格的热情赞美,便借着蝉淋漓尽致地呈现 。
树影明灭,蝉鸣声声,寂静的午后变得热闹 。那一声高过一声的嘹亮歌呼,是蝉们恣意活着的证明,也将我们因炎热而倦怠的心叫得飞扬起来 。
2、荷香袅袅,静夜蛙鸣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 杨万里《小池》荷花是夏日的宠儿,更成为历代诗人作家笔下描摹、赞美的对象 。
柳永《望海潮》里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王昌龄《采莲曲》里有“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里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在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里,则有“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荷花的婉转妩媚,荷花的袅袅幽香,乃至荷花的香残叶凋,夏日因着荷花平添了多少风致 。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属睡莲科 。
相传荷花本是王母娘娘身边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 。玉姬因看见人间风景秀丽,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 。一日,她偷下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景致让玉姬流连忘返 。然而,王母娘娘知道后,却大为震怒,并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淤泥中,令她“永世不得再登南天” 。从此,天宫中便少了一位美貌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的花儿 。
荷花因表面有一层蜡质的物质,如同透明防水膜般,具有了不吸水及自洁的特性 。加之北宋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o)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书写,菊花渐渐成为高洁的君子人格的象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