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长歌行翻译 李泌长歌行表达什么意思

李泌长歌行表达什么意思?李泌是谁?他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 , 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 。
唐朝是一诗文发展极为繁盛的时代 , 不论是朝制奏章、科举考试、交游唱和或是言其志、抒其情 , 往往都脱离不了诗文的范畴 。故探讨其人的相关诗文 , 则必定能从中理出其人之形象 。本文便从李泌及与李泌相关的诗文作品为探讨对象 , 以期能够发掘诗文书写下李泌的样貌 。
邺侯:李泌
李泌的诗文 , 在史传或笔记资料的记载中皆云有二十卷之多 , 但流传至今的却仅有诗篇四首、残句三则 , 议论一篇、奏疏两篇而已 。即便如此 , 仍可供研究者探析李泌的形象 , 如〈咏方圆动静〉:“方如行义 , 圆如用智 。动如逞才 , 静如遂意 。”
此诗成于李泌七岁时 , 是唐明皇为了测试李泌 , 令张说先作〈咏方圆动静示李泌〉 , 李泌应答之即兴作品 。在诗中 , 李泌以"行义"、"用智"、"逞才"、"遂意"来应对 , 展现的风范宛若数十年道行的即智诗人 , 乃至于有"相比之下 , 七岁李泌的作品在立意方面远远超过已经五十多岁的张说的作品"的评论 。
但张说其时乃是"燕许大手笔"之一 , 乃当世文豪 , 然而在〈咏方圆动静示李泌〉一诗 , 却不见其"大手笔"之气度 , 料想张说以诗示李泌时 , 一方面是体贴 , 另一方面也是小觑了七岁李泌的实力 。但总体而言 , 李泌〈咏方圆动静〉仍属超龄之作 , 从李泌的诗歌来看 , 他"神童"的形象也与史传、笔记书写展露的形象相符合 。

李泌长歌行翻译 李泌长歌行表达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又除了〈咏方圆动静〉外 , 李泌还有一精彩的早熟之作 , 见〈长歌行〉:
此诗作成之背景与时间已难考究 , 可视为李泌儿少时期的作品 。会说这首诗精彩 , 非指其句式、章法或立意 。事实上 , 为诗者贵在含蓄 , 李泌此诗却不合含蓄之法 , 有言
【李泌长歌行翻译 李泌长歌行表达什么意思】便是此理 。此处所褒之精彩者 , 是指李泌在儿少时期就已底定其一生的志向而言 。在〈长歌行〉中 , 李泌老早就表明"绝粒升天衢"此等修道成仙的计画 , 但他却也非常贪心 , 冀望能够为大唐贡献一份"良图"后 , 一举跃为权贵并"鸣珂游帝都" 。
在"不贵复不去"一句 , 更显示其自负与野望 , 所指便是李泌一旦完成辅佐大唐的任务后便要"业就扁舟泛五湖" , 去满足他隐逸求仙之大计 。观〈长歌行〉一诗 , 李泌志向树立之早 , 以一束发之龄的成童来看确实不易 , 且李泌一生也确实贯彻〈长歌行〉所言 , 满足了"辅佐大唐并创造中兴"与"功成身退归隐山林志愿" 。
道士从政第一人李泌
以上二诗为李泌儿少时期的作品 , 对于理解李泌"神童"时期的形象有相当大的裨益 。本来 , 假若一人物有足够的诗文 , 则能钜细靡遗的分析其一生不同时期的不同形象 。
但可惜李泌所存的诗文数量极少 , 除了儿少时期的形象可探讨外 , 对于李泌成年后在诗歌中的形象实难分析 , 此处仅能就所有的二诗及三残句 , 以及一篇议论、两篇奏疏来看 。先看到的是"青青东门柳 , 岁晏复憔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