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游褒禅山记翻译及原文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译文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
三:游褒禅山记翻译简短《游褒禅山记》
北宋.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
文章插图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
该文是王安石34岁时,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 。四年后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十二年后罢相 。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
从文章后面有“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字样,据此可知这篇名文是
王安石是主张变法的,青年时他就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但他也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遇到重重阻碍,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但“物”与“力”不可强求,一个人要想为社会有所贡献,能做的只有“尽吾志” 。“尽吾志”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也是他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
推荐阅读
- 若要你评选国内景色最美的五个省份,你会怎么选择和排名?
- 高锰酸钾的化学式 氯酸钾的化学式为什么是KClO3
- 悟空去哪儿还能玩吗 考考你的眼力悟空去哪儿了
- 机械加工工艺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机械加工工艺学第四版答案
- 糖尿病的人可以吃西红柿炒鸡蛋吗
- 泰坦尼克号穿帮的镜头有哪些 泰坦尼克号穿帮的镜头
- 夏新n810 夏新N828
- 叹为观止造句10字,戛然而止和叹为观止造句
- 女性为什么睡到半夜大汗淋漓 女人晚上睡觉出汗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