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颠簸入了母亲的怀中 火车颠簸入了母亲的怀里

【火车颠簸入了母亲的怀中 火车颠簸入了母亲的怀里】我坐在火车上,感觉颠簸得厉害,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倾 。突然,母亲伸出手臂,将我紧紧地搂在怀里 。我靠在母亲的胸前,感觉到她的温暖和呼吸声,感觉像是回到了小时候 。火车还在颠簸,但我感到自己已经安心下来,身体放松了下来 。在母亲的怀里,我觉得任何事情都不会害怕了 。
海子与她母亲的故事15岁的海生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一个县城也轰动了,一个母亲飞快地迈动小脚,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 。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个诗人 。第一次去北京看儿子,面对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 ! ”
母亲走的那天,这个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 。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着一群小鸡 。经过了几天几夜火车的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 。
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那个叫做诗人的儿子,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多岁的母亲怀里掖着 。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
扩展资料:
海子简介:
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 。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 。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
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 。在诗人生命里,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 。
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子 (当代青年诗人)

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一个中国田园诗人的身体 。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 。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这个一生都在用饱含汁液和水分的声音,呼唤生长粮食蔬菜匍匐在大地的诗人,用这种残酷的方式,了结了自己短短的一生 。然而,这个叫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
当冰凉的铁轨上躺着一个血腥的生命,一个母亲的心,再也经不起碾轧 。在生日那天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这是世界上最让一个母亲心碎的事情 。当一个生命从母亲的子宫里奔出,这个生命就已经从母亲的子宫上升到母亲的心房里扎根了 。
在那个雨水滴答的乡村三月,查海生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查湾村,就在房门前三百多米的松树林下,垒起了一座土坟 。
从此,一个母亲的视线,天天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 。母亲还活着的,是她碎了的身体,陪同儿子入眠的,是母亲的灵魂 。在二十年乡下的风雨声里,一个母亲的眼睛,哭她的儿子“海生”,哭瞎了眼睛 。“海生”,是一个母亲在经久的岁月里,一直在她唇间不停呼唤的乳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