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杨家将影评2000字,忠烈杨家将影评500字

忠烈杨家将影评2000字,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是北宋末年,杨家将为了抵御契丹侵略,保卫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影片中的的杨家将忠肝义胆,骁勇善战,最终在战争中全军覆没,只有杨六郎一人活了下来 。这部电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深受观众喜爱 。但是,你道,这部电影的原型是谁吗?他就是北宋名将杨业 。那么,杨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
一:忠烈杨家将影评2000字(一)关于人物性格塑造
没有特效的动作设计,七子各不相同的个性,敌我双方各有伤亡、并不完美的结局,都让这部电影显得更加真实 。长子杨延平(郑伊健饰)顾全大局、颇有帅才,二子杨延定(于波饰)单纯直率、力大无比,三子杨延安(周渝民饰)沉默寡言、擅长箭术,四子(李晨饰)生性乐观,五子杨延德(林峰饰)精通医术,六子杨延昭(吴尊饰)重情、懂得及时反省自己,只可惜七子杨延嗣(付辛傅饰)性情急躁 。各有特点的性情,是支撑整个故事更加丰富的重要内容 。
以上这些这是正面形象 。不管是小说、评书,还是电影、电视剧,在有正面形象的同时,必然也须要有反面形象,这样的话才能有人听、有人看 。可是真实的历史并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处于中间灰色地带的反而更多 。

就比如在《忠烈杨家将》这部电影里,并没有提及直接造成杨业(郑少秋饰)战死的罪魁祸首:王侁(shēn) 。作为来自北汉的降将,杨业在重文轻武的北宋本就容易被猜忌,当与身为监军的王侁意见分歧时,冒然出战赴死是唯一的选择 。潘仁美(梁家仁饰),也就是历史上的潘美,虽然最终没有支援是失职,但是被监军王侁掣肘也是可能性非常大的 。从最终宋太宗的处理结果也能看出些端倪:武将潘美只是削秩三级,文官王侁则是被“坐除名、配隶金州” 。孰是孰非已经是显而易见了 。
在这部电影里有另一个配角,也就是辽国监军(王春元饰),他的人设与北宋监军王侁很像:不懂军事还想胡乱指挥,自己无知却猜忌功臣 。至于这个辽国监军的下场则显得更符合常理:在前线被自己人、辽国将军耶律原(邵兵饰)一刀砍死了,却背负“英勇阵亡、为国捐躯”的“光荣”结局,甚是滑稽 。
以上这些让我想起了电影《后会无期》里这样一句台词:“小朋友爱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我一早知道你不是好人,没想到你连坏人都不是 。你这样怎么在社会上混啊?”
不管是文学还是影视作品,都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哪怕是历史题材,改编都是常态 。如果拿它与史实作比较、借此抨击文艺作品,那么就是谁认真谁就输了 。
(二)关于宿命
关于“忠烈”,我们首先需要明白的一句话叫“攘外必先安内” 。杨业深知这个道理,因此才责备杨延昭、杨延嗣去参加比武招亲,这就有了影片开头以家规教子的情节 。这与潘杨两家的矛盾是否属实无关 。大敌当前,自己人千万不能先乱起来,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北宋初年宰相赵普就曾在奏折中写过:“中国既安,群夷自服 。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
而不管是文艺作品里虚构的潘杨两家不和,还是历史上“杯酒释兵权”以后真实存在的文官、武将之间不和(包括秦桧、岳飞之间),大环境的矛盾(本文特指两宋重文轻武的国策)落实在个体身上,不可抗力总是难以避免 。

因此在影片中,一路上杨延昭不止一次对父亲杨业、大哥杨延平道歉,后悔当初没有拦住七弟杨延嗣;最终也只剩下他独挑大梁,继承杨氏家族的铁血忠心 。在所有的人物形象中,杨延昭是压力最大,也是最具有宿命感的一个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里的萧平旌,同样是经历了父兄离别之殇以后的家国情怀:英雄不仅仅是所见略同,宿命的脆弱与抗争也是那么得相似!天波府的忠君为国,又何尝不是赤焰军、长林王府的翻版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