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胜是什么时候离开梁山的 公孙胜为什么离开梁山呢( 三 )


公孙胜回家探母?李逵回家搬母上山?真假李逵?李逵沂岭杀四虎?戴宗下山一寻公孙胜?戴宗遇杨林和饮马川好汉?戴宗遇石秀杨雄?寻找公孙胜无果,戴宗率好汉回山?进入石杨二人列传?引出时迁祝家庄偷鸡?以非正式梁山会员大闹祝家庄?引出大财主李应?三打祝家庄,引出扈三娘,至此这条线宣告结束 。
施耐庵在设计故事情节时不是采取单纯的独线串珠的方式,而是多点连线回环踢跳,遥相呼应 。三打祝家庄后,公孙胜的下落没有着落,按一般作者的思路,应该继续派人下山寻找,然后以这个人的下山际遇再展开故事情节,这样不免就落入了传统小说的俗套当中 。《水浒传》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著,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源于它惊为天人,鬼斧神工的情节布局 。

公孙胜是什么时候离开梁山的 公孙胜为什么离开梁山呢

文章插图
施耐庵另起一线,消失很久的雷横忽然印入读者的眼帘?引发白秀英惨案?连累好队友朱仝?李逵砍死小衙内,断朱仝后路?再次引出柴进?李逵打死殷天锡?连累柴进下狱?梁山发兵来救,攻打高唐州?高廉妖法高绝,梁山束手无策?这时一清道人公孙胜再次提上案来……
看看,这是下一盘多么大的棋,公孙胜回家探母,一个微乎其微的桥段设计,却将多少好汉和事迹收入囊中?如此精妙绝伦的布局和铺垫,胸中若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经天纬地之才,是万万操作不了的 。所以说看水浒的行文,行文如行兵,每一处情节的设置,看似平淡无奇,可有可无,实则纵观全局,没一处是闲笔,都是作者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桥段,这也是读水浒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方 。
我认为读水浒,一定要文本细读,一定要细细品味,一定要以文本为中心,切不可脱离了文本,人云亦云或者自行脑补,这也是我多年来读水浒的一点心得,至于对于不对,看官自己斟酌 。
我是西岳顽石~为你解读不一样的《水浒传》
公孙胜坐上了第4把交椅,谋略智慧不输吴用,为何最后逃离梁山?《水浒传》中最后得以善终的人不多,在这些人中,数入云龙公孙胜最为明智,早早脱身了 。他在梁山坐第四把交椅,按理说应该和大家共进退,但是他却以自己的师父嘱咐为借口,完全不顾兄弟们的死活 。这中间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呢?
不请自来
《水浒传》是我国如今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非常优秀的古典名著,梁山上的108人的故事和事迹有很多已经家喻户晓,其中“入云龙”公孙胜是一个特点非常鲜明的人物 。


公孙胜是河北人,罗真人的大弟子,道号清一先生,人称“入云龙”,不但武艺高强,还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和晁盖等人夺取了生辰纲之后一起上了梁山 。公孙胜主要的战绩是在大闹华州府时击败了混世魔王樊瑞,在攻打高唐州时打败了太守高廉,在征田虎的时候打败了军事乔道清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孙胜在梁山的作用非常多,而且也是最初上梁山的元老人物,虽然之后不受重用,但是必定不是一个被排挤在外的人,那么为什么公孙胜第一个选择了离开梁山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公孙胜是修道之人,虽然参与了夺取生辰纲,但是钱财声明却并不是公孙胜所追求的,修道之人,学习道家思想,必须学会清静去除杂念,所以对于公孙胜来说功成名就并不是他正真需要的,在征完田虎以后,朝廷封赏梁山众人,公孙胜在这时离开也体现了他心中的道家思想 。
第二点,公孙胜在离开家里前受到师傅罗真人的交代,牢记罗真人说的“遇卞而还”,在征田虎之后,梁山众人需要前往汴梁受封,所以在回去的路上公孙胜离开了,这也是他师傅的要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