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中国三大鬼节是指哪三个( 三 )


三:上巳节的风俗是什么蚂蚁森林小时候,“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概念,对于我这样一个玩童来说还是比较模糊的 。到七、八岁上了学,清明节的概念才逐渐清晰起来 。
院子里的杏花开了,梨花开了,田野的桃花开了,这清明节也就到了 。清明一到,远方的游子,在外的工作人员也都纷纷赶回了故乡 。那时我是最喜欢过清明节的,不为别了,就是因为此时我在外工作的叔父也要回来了 。他一回来,准会给我们兄弟姐妹带回许多好吃的,说不定还有给我买的玩具呢!
再说,清明一到,母亲也会在这个时候,蒸上一大锅子福馍馍,让常年吃玉米窝头的我们解解馋,以饱口福 。
蒸子福
上坟的前一天,母亲则要准备蒸子福馍馍了 。酵面是头一天晚上发好的,第二天再掺些生面用被子盖着,面一发虚就开始揉面捏馍了 。清明子福,它不同于一般的白馍,它不但具有洁白光滑、个头大、美丽好看的特点,而且馍上还盘着两条龙,龙背上又插着一个鸡蛋,蔚为壮观 。还有一种是祭祀时放在“子福”周围的“馒头馍”,比子福小一些,馒头馍上贴着母亲精心捏的莲花小鱼等图案 。“子福”取其谐音“多子多福”之意,而“馒头馍”上的莲花小鱼则寓意“连年有余”,期望家族多子多孙,人丁兴旺 。
“子福”上锅后,母亲还有做的另一件事是——“烤枣蛋” 。“枣蛋”就是在做子福时剩少量的面,再把它分成拳头大小的面团,在面团里包上两个红枣,揉成圆状,放在锅灶柴火的两边,烤熟即可 。
“枣蛋”虽是上坟时的必备食物,但又不作祭祀用,只是让小孩子在坟头上滚过来滚过去,意为给祖先“挠痒痒” 。
备香烛,印冥币
香竹在集上和小卖铺基本上都可以买到,唯有冥币不像现在大小商铺随处可见须得自己印制 。再说我家又没有印板,常常是父亲提前几天从朋友家里借来,在已备好的两张水莲纸上印制 。这印冥币也是有技窍的,一是在印板上涂墨既不能过多,但也不能过少 。过多会渗成一团,模糊不清,着墨过少则显不出图案 。二是印制的时候,要横竖整齐,间隔均匀,不然裁剪会很困难的 。
父亲是个仔细人,印票子还是有一定经验的 。他在印板上涂墨后,先在旁边旧报纸上按一下,以鉴别图案的清晰度,看报纸上清晰了,再在水莲纸上依次印下去 。印完晾干、裁剪,根据坟头的多少,再分成相同的几份,父亲这印冥币的任务才算完成了 。
上坟
现在清明扫墓国家每年都有规定的节假日,人们尽可在这几天内祭祖上坟的 。在我记事的时候,清明上坟那可是要选黄道吉日的,哪天能上哪天不能上,都是阴阳先生看好的 。一到上坟那天,父亲早早地就喊我们起床 。据说这个“早”字也是有说法的,一是上坟须赶在中午12点之前,这个时候坟地阳气旺盛,有利身心健康,过了12点则阴气太重,对身体不利 。二是我们家族的坟地远且又在不同的方向,一来一回十几里好几个小时 。所以,父亲叫我们早起,自有他一定道理的 。只见父亲一头挑着装有香烛、票子、枣蛋的竹筐,一头挑着盛子福、菜肴的方盒子 。我排行老大,他则让我扛着一把铁锨 。出了家门,叔父和家道的大伯、大叔已等在巷口了 。人群中,我还看见了刚过门的新媳妇——本家婶子 。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刚结婚的新媳妇头一年也是要认宗、扫墓祭祖的,第二年也就不必去了 。
没多会儿人都到齐了,我们家族四、五十号人像一支长途跋涉的大军浩浩荡的出发了 。
到了墓地,大人们忙着清理坟上的杂草,给坟头添新土、压白纸(这压白纸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此坟已经上过,二是表示后继有人) 。小孩子则放爆竹、滚枣蛋 。这些做停当,各家各户则把盛放祭品的方盒子打开,将子福、菜肴、筷子等奉于坟前,然后上香、焚烧纸钱,行跪拜礼 。需要注意的是:这烧票子须把票子全部化为灰烬,不然的话,祖先在阴间花不上,会受一年穷的 。最后,每家把碗底的菠菜根、山葱(红葱)根置于坟后,取“扎下深根,代代相传”之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