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桓范陈宫翻译论桓范陈宫阅读答案( 四 )



苏轼致祸的原由,除上述的“莫须有罪名”外,据说是因为得罪了当时的宰相王安石 。当时人的笔记里曾记载其事 。

说苏轼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苏轼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 。”

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幺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 。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

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 。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 。”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幺,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 。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 。又问小孩说这是什幺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 。苏东坡离开花丛,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幺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 。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

这段记载的真伪已不可考 。从史实上看,王安石罚苏轼,错改两句诗似乎不是王安石讨厌苏轼的真正原因 。其实质上的原因,当是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 。因此之故,苏轼方有如此刑名之狱 。
苏轼
【苏轼轶闻】
[编辑本段]

注:以下轶闻仅因流传甚广,为后人津津乐道而摘录于此,其真实性有待考证 。
1、苏轼“欺”师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
考官梅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上文拿捏不准 。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 。苏轼笑答:“想当然耳 。”
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圣,可见功力非凡 。
2、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
3、苏轼退房
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见宋 费衮《梁溪漫志》)
4、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