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穷而后工是哪位诗人的观点 诗穷而后工什么意思

“诗穷而后工”是指诗人在创作上遇到困难、创作能力停滞不前时,应该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造诣,方能在创作上有所突破 。这句话的含义是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吸收新知,才能在创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造诣,也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诗穷而后工,是警醒我们要不停地努力,要有恒心、毅力和勇气去磨砺自己,才能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水平和卓越成就 。

诗穷而后工是哪位诗人的观点 诗穷而后工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青年学者论坛】
作者:陈光(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元明之际,彼时因政局混乱及思想控制的松动,文人的思想活力获得极大释放,因而文学思想较为活跃 。文人群体往往突破承平时期的种种限制,拓展创作的空间,更对传统诗学观念有所生新与变革 。其中,一个传统的诗学话语,“穷而后工”被旧话重提 。值得玩味的是,此际文人非但丧失仕进的机会,甚至穷困潦倒、避乱山林,却反对“穷而后工”,这来源于易代文人特有的儒者心态与生命意识 。对“诗非穷而后工”的论说,可管窥元明之际文学思想的复杂性与独特性 。
“诗非穷而后工”的内涵
“穷而后工”作为传统诗学观念,渊源有自 。屈原“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九章》)即是此意,司马迁评曰:“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原列传》)将其进一步转化为文学创作论领域的观点 。至北宋欧阳修,将发愤抒情概括为“穷而后工”说,谓:“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梅圣俞诗集序》)自此,“穷而后工”成为涵涉创作论与批评论的诗学话语,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诗人志不获伸而内有忧思,可言他人所难言,艺术境界亦因此而超迈 。
元季哀世,战乱频仍,诗坛不乏艰深危苦之辞 。哀世有变风变雅之音本属正常,却招致一些文人的反对,以“穷而后工”为非 。刘永之即是一例 。刘永之,字仲修,清江人,号山 *** 士,少时随父游京师,后与同郡文人彭镛、杨士弘、梁寅、刘崧诸人游,以讲学论诗为尚 。刘永之不满季世变音,云:“昔之论诗者曰:诗人少达而多穷 。或为说以解之曰: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耳 。是二者皆非也 。惟不以穷达累其心,而后辞有大过人者 。……不得志于时,而其胸中超然,无穷达之累,故能发其豪迈隽伟之才,高古冲澹之趣,以成一家之言,名世而垂后 。”(《刘子高诗集序》)此论可从两个层面予以分析:首先,他认为人穷而后诗工作为诗歌创作论具有简单之弊,并易导出羁穷愁叹、哀思流糜的诗风,他显然不满于此种诗风 。其次,他认为诗工与否无关穷达,而在于诗人是否具有不为物累的超越心态 。惟穷达不累于心,则可超越个人际遇而有垂世之作 。其友刘崧亦持此观点,曰:“昔人谓诗能穷人,信然乎哉?将诗必穷,而后工也,则穷之于人,必有不苟焉者矣 。……然视其志,嶷然而不挫,视其色,侈然而不忧 。方长吟短咏,行歌坐啸,怡然自得,宜其诗之达于工也几矣 。”(《钟祥诗集序》)刘崧此论与刘永之颇为类似,其关注点在于诗人之志与色,而非穷与达,这显然超越了“穷而后工”的理论范畴,更强调不为物累的个人境界与儒者的生命力 。总结来看,“诗非穷而后工”的理论内涵无外乎两点:其一是超越个人穷达富贵,主张不为物累的超越性人格,如此为诗而易工巧;其二是反对困厄无聊之辈的凄然愁苦之辞,倡导豪迈隽伟、怡然自得的审美趣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