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文化特征包括_后现代主义电影特征( 二 )


关于“影视”的界定 , 可以在上述关于电影、电视界定基础上进行 。从客观存在形态上看 , 为什么将“影视”放在一起进行表述?这自然是因为电影、电视的相近性、共性的存在 , 而它们最集中、最突出、最直观的相近性或共性便是“有声有画的活动影像” 。尽管电影、电视的技术特征、艺术特征、传播特征各不相同 , 但在“有声有画的活动影像”这一形态特征上是一致的 。这是“影视”并提的重要基础 。尽管电影、电视各有其特定的规定性 , 但广义的“影视”概念将包括电影、电视生产与传播的全部 。
(二) “影视文化”的三个系统
狭义地看 , “影视”指电影、电视交叉的共性部分;广义地看 , “影视”包括电影、电视生产与传播的全部 。而“影视文化”同样可以从三个系统中见出其特质和地位 。
1. 从大众传播系统来看 。
电影、电视自诞生起 , 就以其广泛的覆盖性而与传统印刷媒体发生了歧变 。传统印刷媒体不论是传播渠道、方式 , 还是接受渠道、方式 , 还是传播机制 , 都带有浓烈的个人化、个性化特色 , 而伴随现代科技成长起来的电影、电视 , 则以其科技优势而迅速在大众传播系统中成为重要角色 。从印刷媒体——电子传媒 , 大众传播系统内部各媒体在此消彼长中成长 。
大众传播系统
从表中我们看出 , 电影、电视无论是与传播印刷媒体相比 , 还是与广播比 , 都在传播范围、传播能力上占有许多优势 。报纸、杂志的文字传播需一定的知识基础 , 广播单一的声音传播难免丢失很多重要的可感知信息 , 而电影、电视的声像合一、声画结合 , 使其获得了相对“全息性”的传播能力 , 可以覆盖更大的传播范围 。
2. 从艺术系统来看 。
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主要艺术形式主要由文字形态、非文字形态、综合形态三类组成 , 它们合成了人类的艺术创造系统 。
不论是文字形态的艺术品种 , 还是非文字形态的艺术品种 , 乃至综合形态的戏剧 , 它们都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 , 在人类文化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电影与电视尽管在艺术系统中资历最浅 , 但却以其巨大的包容力 , 吸纳了以往人类艺术创造的许多因子 , 作为其基本元素 , 并创造性地整合为新的艺术品种——将文字与非文字、时间与空间、视觉与听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 借助其强大的传播优势 , 创造出20世纪艺术的新的成果与成就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 。
3. 从娱乐休闲系统来看 。
娱乐休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娱乐休闲在各民族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各不相同的方式与表现 。仅从现代人们普遍流行的一些娱乐休闲方式的比较中 , 就可看出电影、电视的特质与地位 。
娱乐休闲系统
健身作为一种娱乐休闲方式 , 包括了滑冰、樊岩、器械训练、球类活动等;游艺则包括了棋、牌、跳舞、卡拉OK及书画等;旅行则包括了观光旅游、购物等 。电影、电视作为人们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 , 不论是从资金投入 , 还是从消费便捷程度上 , 都是最日常、最方便的一种 。而且由于电影、电视信息量大 , 或想象力强、艺术魅力强 , 人们在娱乐休闲中还可以充分得到信息服务或艺术享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