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文化特征包括_后现代主义电影特征( 五 )


丰富 , 电影的形式、品种不断拓展扩大 。近十年来现代高新技术进入电影 , 使电影形态进一步发生变革、创新 。如三维动画、电脑特技、现代录音技术等的加入 , 使电影构成的元素、电影的时空观念、电视的声画、视听表视力、冲击力和感染力不断加强 。
如果说电影建立在现代照相技术、洗印技术(化学工业)等技术基础之上 , 那么电视则是建立在现代无线电电子技术基础上诞生的 。电视技术的过程 , 涉及到电视节目的 *** 、播控、转播、发射、传送等多个环节 。
电视的出现首先得益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电视的源起开始于电报、 *** 等有线电子传播媒介的发明 。而无线电的发明、通信技术的发明使得电子媒介摆脱了有形的电线 , 无线电子传播成为了可能 。
无线电电子传送首先在声音的传送上试验成功 , 这便是广播的诞生 。此后 , 英国工程师发现的硒的光电效应 , 德国、前苏联、美国等国的科学家各自发明了电视发射和接收的控制系统 , 并利用图像分解原理和扫描原理 , 解决了图像传送的信道问题 。在此基础上 , 20世纪20年代 , 机械电视首先在英国和美国出现 。随着电视摄像机的发明和接收机
的问世 , 美国科学家发明的全电子电视取代了机械电视 , 标志着真正的现代电视的问世 。至本世纪30年代 , 英国广播公司定期演播 , 英国、德国、美国、前苏联的电视也相继诞生 。
电视形态的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电视新技术的改进 。从 *** 手段的技术改进来看 , 大的发展段落是从模拟化阶段 , 逐步走入数字化阶段 。在模拟化阶段 , 声音与图像的清晰度、逼真方式也经常因技术的变革而变革 。从声音的发展看 , 手摇式唱机、电唱机、钢丝式录音机、磁带录音机、激光唱盘(CD)等手段和方式的渐次递进 , 使电视的声音越来越清晰而逼真 。从图像的发展看 , 从黑白电视、彩色电视到高清晰度电视的渐次递进 , 从分体的摄录设备到一体化的摄录设备(如ENG) , 使电视图像还原生活的水平也越来越趋于清晰和逼真 。进入数字化时代 , 凭借电脑特技与多媒体 ***  , 电视声像的表现力、感染力日益增强 , 而且电视节目 *** 也日趋简化与方便 , 电视节目 *** 能力也因此大大增强 , 电视节目的形态、品种、类型也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 。
从传送和接收来看 , 从无线微波传送 , 到有线电缆或光导纤维的传送 , 到卫星传送 , 覆盖面日益扩大 , 电视信号日益清晰 , 电视频道日益丰富 , 容量日益加大 , 这都使电视的生产和传播能力的大大增强成为了可能 。
影视文化的发展是以物质层面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前提与动力的 。影视技术的进步 , 带来了其形态的变化与丰富 , 也改变了人们对于影视的接受、理解与参与的方式和习惯 , 改变了人们的影视思维与观念 。
(二) 制度层面
制度层面或者说体制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在影视文化构成中处于至为关键的中介地位 。影视文化制度层面的内容既有宏观的社会制度背景 , 也有具体的生产制度和管理制度 。
1. 社会制度:
影视文化的宏观社会制度背景 , 对影视文化发展而言是最大的制约 。如一般说来 ,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背景下的影视业 , 往往以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为首要目标 。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背景下的影视业 , 则往往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考虑 , 以较好的社会效益的实现为首要目标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背景下的影视产品 , 其商品色彩往往极浓 , 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背景下的影视产品 , 则宣传教育色彩普遍较为浓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