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无蒙恬,将使竖子成名”蒙恬临死前这句话,是感慨还是预言?


非常感谢邀请 。也非常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 。自幼胸怀大志 。率军攻破齐国 。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宠信 。秦统一六国后 。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 。收复河南之地 。威震匈奴 。监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 。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 。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蒙恬曾经改良毛笔 。被誉为“笔祖” 。
我们来科普一下“竖子”是什么意思?竖子 。是一个汉语词汇 。释义:指的是童仆;小子 。对人的蔑称 。在蒙恬这句话里 。肯定是蔑称了 。举两个用到竖子的典籍的例子:
《战国策·燕策三》:“荆轲怒 。叱太子 。曰:‘今日往而不反者 。竖子也!’”《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受玉斗 。置之地 。拔剑撞而破之 。曰:‘唉!竖子不足与谋!’”
用我们今天的词语来解释竖子 。我觉得草根更合适一点 。蒙恬临死前这句话的本意是世界上没有了蒙恬 。将会使更多的草根成名 。很明显 。蒙恬这句话里是看不起草根的 。当然在那个讲究出身的年代里 。作为名将世家出身 。又深得始皇帝宠信 。并且和长公子扶苏关系很铁的蒙恬的确是有资格蔑视草根的 。
我们再来看一下蒙恬说这句话时的背景:秦始皇去世后 。中车令赵高、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攥改了诏书 。胡亥登上帝位后 。担心帝位不稳 。就想着处死蒙恬 。于是派遣使者到阳周监狱 。向蒙恬宣读赐死蒙恬的诏书 。蒙恬要求面君申诉被拒绝 。无望之下说下了这句话 。本想自刎的蒙恬想到自己的宝剑只能用来杀敌 。于是接过了使者的毒药一饮而尽 。
在我看来蒙恬这句话 。既是感慨 。也是一句预言 。
蒙恬的感慨一是自己手握重兵正是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就这样身死心有不甘 。二是胡亥这样自毁干城的做法 。简直就是自掘坟墓 。始皇帝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怎么办?自己死后到了泉下该怎么面对始皇帝?
蒙恬已经看到自己死后 。匈奴铁骑必将跨过长城 。对秦国的百姓肆意烧杀辱虐 。已经看到自己死后六国余孽们四处造反 。秦国烽烟四起 。百姓流离失所 。但是蒙恬别无选择 。为了维护自己世代忠烈的荣誉 。只有一死 。
陈胜、吴广这两个草根发动的大泽乡起义吹响了天下反秦的号角 。二人也一度占领了大半个秦国 。的确也算名扬天下了 。这算是验证了蒙恬的预言吧 。
蒙恬死后 。三军将士们痛不欲生 。他们将其尸体运到今陕西榆林的绥德 。以手为铲 。以衣为车 。掬土以葬 。形成了一个小山丘般大小的
巨大墓冢 。与扶苏墓遥遥相望 。这两个携手奋战了半辈子的好兄弟 。死后也变成了邻居 。
如果扶苏能够即位的话 。蒙恬应该是上将军的不二人选 。那么秦国得以正常延续 。蒙恬也必将建立更多的功业 。这一对君臣的合作又是一段佳话 。
可惜的是历史永远没有如果 。呜呼!千古名将 。只落得这般下场 。诚如蒙恬临终所言 。使蒙恬尚在 。虽有陈胜吴广以及六国余孽 。秦也必不至于亡也 。

“世无蒙恬,将使竖子成名”蒙恬临死前这句话,是感慨还是预言?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蒙恬临死时没有说过这句话 。《晋书》中阮籍曾经在广武山说过:“时无英雄 。使竖子成名 。”就是《滕王阁序》中那个“阮籍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中的阮籍 。
蒙恬之死
蒙恬因为赵高与胡亥的阴谋而死 。临死时根据《史记》中的说法是:
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於天 。无过而死乎?”良久 。徐曰:“恬罪固当死矣 。起临洮属之辽东 。城堑万馀里 。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 。”乃吞药自杀 。
但是死于公元前210年的蒙恬怎么能说“将使竖子成名”呢?因为其后楚汉相争 。战火不断 。豪杰更是不少 。事实上“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乱世出英雄是历史上的常态 。
“世无蒙恬,将使竖子成名”蒙恬临死前这句话,是感慨还是预言?

文章插图
(蒙恬)
而《史记》中蒙恬死时说:“我有什么罪呢?难道因为没有过错而死吗?”良久思考之后他才向赵高与李斯妥协 。选择了吞药自杀 。
所以蒙恬的死是死于愤懑 。这句话无论出自哪里 。它应该表达的是一种穷途末路的“委屈” 。
京剧《野猪林》中林冲的唱词:“天啊 。天!莫非你也怕权奸 。有口难言?”这句话倒和《史记》中蒙恬:“我何罪於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
“世无蒙恬,将使竖子成名”蒙恬临死前这句话,是感慨还是预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