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父母花上百万送孩子出国留学,但孩子回国之后月收入只有3000多,是用人单位不认货还是其他原因?


“海龟”成“海带” 。这个现象已经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了 。
案例1: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 。父母卖了家里的一套房子送到英国 。读了四年大学和研究生 。已经花了近百万 。花光了卖房子的钱和所有积蓄 。最后在英国找不到工作 。只能回国 。先是在北京呆了三年 。住在当时的所谓鸽子笼里 。父母实在于心不忍 。就找关系给他弄到了省城的一个公司 。干了两年 。觉得公司太辛苦也没有发展 。谈了个女朋友 。发现省城的房子也很贵 。买不起 。于是又回到三线城市 。在国企接了父母的班 。随后跟女朋友结婚 。安安稳稳过日子了 。
案例2:
另外一位本科同学 。上学时属于混混级别 。不爱学习 。天天夜店酒吧 。国内研究生考了两年都没考上 。不过家里有钱 。出国先是读了预科 。又读了个研究生 。在英国居然一路开挂 。成绩不但不错 。还挺勤奋 。勤工俭学 。回来后考了人民银行的编制 。留在了上海 。
教育投资的风险在于:
1.无法获知孩子与教育的匹配度 。
有的孩子适应国外的开放型教育 。有的孩子恰恰是适合国内这种按部就班的教育 。
2.无法获知孩子学成后回国的适应度 。
有的孩子在美国读了博士就没法回来了 。因为国内工作需要处理很多人情世故 。他们回来后就会非常不适应 。
3.专业的风险 。
就我所知 。还有一些孩子学了国内所谓的高大上专业 。比如金融 。到了国外 。这个专业却需要大量数学理工知识 。这孩子就很难毕业了 。我的一位老师曾说 。他的同学去哈佛读金融学博士 。他们一度很羡慕 。后来他都评上博导了 。他的那个同学还毕业不了 。最终肄业回国 。好不凄凉 。
呼吁大家:不要攀比 。理性出国
(家族财富密码:金镰刀)
其他观点:
当然不是用人单位不认货 。因为有些本身就是水货 。现在早已今非昔比 。留学生的待遇可以说是王小二过年 。一年不如一年——当然我说的是平均水平 。有些海外人才还是相当牛的 。
现在用人单位 。私营企业看中的是你能不能用、实不实用 。管你是不是海外留学;一些央企倒是喜欢招高学历人才 。包括海外人才 。但基本上都是名校的 。怎么说也得是常春藤的 。能有这种学识的不可能给月收入3000的 。连实习也不止啊 。
这几年来 。作为二级私募公司 。我们招聘海外人才有一个很突出的感受:海外留学生回来的人数越来越多 。没有以前那么难招了 。我经常问留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会选择回国发展?他们的答案大多比较一致 。觉得国内发展的机会更多 。
从这些出国留学归来的孩子来看 。也可以说是良莠不齐 。有一些是在海外名校毕业的 。本身就是在国内重点大学本科毕业 。然后去了美国、英国读硕士、博士 。像清华、中科大这些学校都比较常见 。可以说这些学生本身就是学霸 。回国后不可能拿收入3000多的月薪 。我们就招了一个本科在中科大毕业 。后来去了美国读硕的物理学专业硕士 。还在美国的投行工作了两年 。回来专门搞量化研究 。他有自己的研究课题 。只是在公司兼职 。我们照样也得给他开月薪3万 。
当然 。确实也有一些出国留学的孩子 。有些就是学渣 。靠的是家底厚 。这些孩子只是出去混两年 。说是镀金毫不为过 。他在海外的接触的圈子也是中国人、华人 。结果几年下来 。甚至连英语还是说不顺溜 。这样的孩子回来了能做什么?月薪3000就已经不错了 。还不如国内毕业的大学生呢 。
至于说父母花百万送孩子出国留学 。这不也是很正常的吗?许多根本不需要百万 。至于真能花百万的 。也无所谓 。这样的父母有的是钱 。人家步长制药为了孩子入学 。出手就几百万美元呢 。这能算得了什么呢?
不要以穷人的思维来考虑这样的问题 。人家给孩子读书、去海外留学 。是为了给孩子谋个好前程 。哪怕是开眼界锻炼也行 。回来接手家族事业 。怎么能以拿多少钱工资去衡量呢?
凡是以花费多少钱给孩子的教育 。希望收回投资成本的想法都是穷人思维 。如果把孩子读书当做一门生意来看待 。那多半是一笔亏本买卖 。至少也是风险投资 。所以说本身就不能这样计算!再说了 。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不是为了拿那几个破钱和工资 。连塞牙缝都不够呢 。
所以 。我们作为普通人 。不要笑话人家拿3000块钱的海归留学生 。你根本不知道人家的背后 。有着怎样的实力和背景 。真的不能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