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QQ的90后都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用QQ的90后越来越少( 二 )


离开QQ的90后都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用QQ的90后越来越少

文章插图
没空回信息时,你可以把状态设置为“离开”或“忙碌”,这时有人给你发信息,会收到一条自动回复:
离开QQ的90后都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用QQ的90后越来越少

文章插图
自动回复也是可以设置的:
离开QQ的90后都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用QQ的90后越来越少

文章插图
当然,也有人在打游戏时把自动回复设置成“不是本人”或者“我在写作业” 。
这些状态让 QQ 有很清晰的界限感 。它们是一种表态,直接表明 “我现在能不能、或者想不想回复你” 。
不用勉强自己去寒暄,或者迎合 。这让聊天成为一件有更多主动权和更少心理负担的事 。
而现在的通讯工具都不再有下线这回事了 。
给人的感觉,是你永远在线,永远 available 。

QQ 让我们对自己的社交更有主动权、有控制感 。
你可以理直气壮的对某个人隐身,对另一个人隐身可见 。
你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好友分组 。
办公室的一个女孩说,那时候她有 14 个好友分组:好朋友们分一组,方便约玩 。普通朋友一个组,不常联系 。陌生人一个组,忙的时候可以不聊,闲的时候随便找一个聊 。七大姑八大姨一个组,方便 QQ 空间限制访问 。
和很多人一样,她也有一个分组里,只有一个特别的人 。“避免他淹没在茫茫QQ头像里 。”
那时候,朋友分圈层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大家还会比谁的 QQ 分组设计更好看 。她为了让自己的分组整体排版好看,还特地把有几个组的组名设置成了空白 。
离开QQ的90后都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用QQ的90后越来越少

文章插图
现在,我们从不轻易提到自己给谁分了组 。这项功能往往也被隐藏得很深,看上去,大部分好友都都显得一样重要 。朋友圈有分组可见,也会小心翼翼不让人发觉 。
我们的社交变得有点被动,给更多人日常点赞、留言,表示自己的关注,成为一种必要的礼仪 。
人与人的连接从一件让人期待的事,变成一件让人焦虑的事 。

回头来看,90 后的 QQ 时代,上网聊天曾是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 。
那时上网更难,家里没电脑就偷偷去网吧,有的人上微机课时也偷偷挂着 Q 。
打开 QQ,输入账号和秘密点击登录,就像进入了另一个次元 。它是异于日常生活的特别场景 。
离开QQ的90后都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用QQ的90后越来越少

文章插图
大家很努力的想要在 QQ 上给自己塑造一个更吸引人的形象:拖同学帮忙挂 Q 升级、偷偷用家里座机打电话充红黄蓝绿粉紫钻、装扮空间、买 QQ 秀……
离开QQ的90后都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用QQ的90后越来越少

文章插图
最基本的选头像也要下功夫 。每一种头像都代表着一类人的性格,网上还有帖子把他们一一都分析出来,供人筛选 。
那时的每个选择,都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
聊天也有仪式感 。每一个状态的改变,都有对应提示音:上线下线的敲门声,加好友的咳嗽声,来信息的嘀嘀声……每一个声音,都可能影响你的心情 。
一个读者说,“看到暗恋对象的头像从灰色变成彩色,感觉自己的心情也被点亮了,收到他的信息时,心跳也跟着‘嘀嘀嘀’的声音加速 。”
今天,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但以前的那种仪式感逐渐消失了 。
离开 QQ 的 90 后们开始怀念那个需要一点努力才能上网聊天的时代 。
“那时候,我们下线前会很认真地说:
‘我下了,886’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