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日关系史是中国和日本两国交往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部分 。从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到现代的经济交流、人文交流,中日关系经历了波折、变化和进步,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学者和历史事件 。中日关系史研究是对两国历史的重要探索,有助于深入了解两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发展,并为促进两国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实践指导 。
(1)关于近代中朝关系演变的相关研究回顾国内学界对于近代中朝关系演变的研究能够发现,以20世纪90年代为界限,90年代以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史料、资料汇编类的文献 。90年代以后,随着中韩两国的建交,关于这一论题的研究逐渐增多,近代中朝关系史相关的通史、专著、论文开始大量涌现 。
通史类的著作有杨昭全和韩俊光的《中朝关系简史》杨昭全的《中国·朝鲜·韩国关系史》,蒋非非、王小甫、徐万民等编著的《中朝关系史》(古代卷)(近代卷)等,都对古代至近现代中朝关系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追溯,有助于我们系统地了解这一历史课题 。
白新良的《中朝关系史——明清时期》则在回顾明代以前中朝关系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明清时期至近代,中朝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其中对清代中朝宗藩体制发展与终结的过程也有所论及,但篇幅有限 。专著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
其一是主要集中于近代中朝日之间关系的研究,代表作有王芸生编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详细论述了自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至1931年“9·18”事变六十年间的中日外交关系 。虽然该书不是以中朝关系的演变为研究重点,但其所收集文件和史实,为这一时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 。王明星的《韩国近代外交与中(1861-1910)》王如绘的《近代中日关系与朝鲜问题》等书,也都对这一时期三国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涉及近代中朝关系相关内容,但研究的重点都不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条约制度冲击下中朝宗藩体制的调适和变通 。
其二主要集中于中朝关系变化的研究,代表作有宋慧娟据其博士学位论文出版的《清代中朝宗藩关系嬗变研究》,作者将清代中朝宗藩关系分为形成与调适、和谐发展、变通、畸变和终结五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是近20年来该论题中十分重要的专著 。但其仅以清代中朝宗藩体制自身的发展演变为研究重点,并未探讨近代条约制度与宗藩体制的并存和相互作用 。王元周的《小中华意识的嬗变——近代中韩关系的思想史研究》则系统地对近代中朝关系演变下思想史的发展变化进行了专题性的探究 。
其三是历史人物与对朝政策的研究,代表作有林明德的《袁世凯与朝鲜》,其详细论述了袁世凯在壬午事变、甲申政变前后的举措、受命驻韩的经纬、对朝鲜财经与外交的操纵以及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后的措施,是研究袁世凯对朝政策的代表书目 。方民镐的《李鸿章对朝政策研究》则系统、全面地论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为止,李鸿章对朝政策发端、基本形成、全面干涉乃至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
作者在书中对宗藩体制的定义、分析与结论进行了详实严谨地介绍;并从李鸿章对中朝地缘安全战略关系的看待入手,深入分析了近代清朝不断加强对朝干涉的过程和原因 。该书不仅是李鸿章对朝政策专题研究的重要书籍,而且对研究近代中朝关系的演变具有很好的参照价值 。上述两本论著是关于近代中朝关系演变下,具体历史人物研究的代表性专题论著 。
论文方面则角度多样,成果丰富 。如有关晚清政府及历史人物对朝政策研究的论文有:陈尚胜的《李鸿章与朝鲜对西方的缔约开放》就李鸿章代筹朝鲜与西方国家签订通商条约问题等中国洋务派的外交活动做了案例研究 。张礼恒的《评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对朝政策》一文中,作者认为中日甲午战争前,清政府执行了一条错误的对朝政策,从而加剧了朝鲜背清自立的离心倾向,中朝生隙,联盟解体,最终导致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 。
推荐阅读
- 涡轮增压发动机优缺点是什么 涡轮增压发动机优缺点分别有哪些?
- 捷克是全世界最小的国家,为什么不合并到周围几个国家?
- 钢笔墨囊怎么使用视频?钢笔墨囊怎么使用图解
- 漳州瑞竹岩寺_漳州瑞竹岩缆车开通了吗
- 映日荷花别样红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什么季节
- 孙杨的女生 孙杨有女朋友
- 《梦幻西游》五开赚钱都做什么活动?能月入五千以上吗?
- 油葵怎么脱粒手工
- solidworks怎么在草图中画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