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饭局里的潜规则

    零点调查公布的《中国居民沟通指数》总结了中国人最新的社交趋向,其中,“饭局社交”仍是中国人最为普及的社交方式,全部受访者中有一半参加过饭局社交 。
饭局从来就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首选交际方式 。中国饭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而见诸于廿四史之中的著名饭局更是不可胜数 。中国历代的兴衰成败似乎都与饭局密切相关 。饭局在中国承担了太多的功能,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如中国这般,整部历史与政治都能与饭局联系起来 。
春秋时代的齐相晏子,在饭局上“二桃杀三士”,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开赵国数十年之太平 。此外,如“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火烧庆功楼”等历代著名饭局已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 。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 。“局”是下棋术语,引申出“情势、处境”的意思,后来再引申出“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 。“饭”与“局”的组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因为饭局上的圈套实在太多了 。正惟如此,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饭局才有了青史留名的机会 。
几千年之后的今天,在零点公司的调查中,选择“聚餐”这种社交方式的人达到46%,比以13%排在第二位的体育活动高出了33个百分点 。
“作为社交方式的中国式饭局,可以向对方传达‘不见外’的信息,代表亲近,即认同对方是‘自己人’ 。要办的事先不说,先吃,这样就没有势利感,事不成就喝酒,也不伤面子 。以公共正式的方式只谈正事,中国人觉得太紧张 。”零点调查董事长袁岳对《瞭望东方周刊》采访人员说 。
联谊饭局,宾主尽欢
颐和园的听鹂馆是北京比较高档的饭店 。一些部门举行的大型会议的宴会,有时安排在此 。
“一般的政府筵席是比较经济的,并不奢侈浪费,属于工作餐的性质,”在听鹂馆工作的一位高级技师说,“真正属于豪宴的多是一些大企业、大集团的饭局,一桌饭菜至少是几千,几万或者十几万一桌也平常,甚至还有几十万一桌的,前段时间轰动全国的花费了36.6万元的那一桌饭局便是听鹂馆西安分店做出来的 。”
采访人员曾在听鹂馆亲眼目睹了一次两个企业间联谊的豪门夜宴 。他们吃的是“满汉全席” 。听鹂馆有个特别规矩,即所有的菜均没有价格,而是全部按人头计算 。不同档次的宴席,上来的菜单不一样;或者菜名一样,但用料不同 。这两个企业吃的是500元/人的档次,属于听鹂馆的中等档次 。
听鹂馆里,宫灯高照,富丽堂皇,宫廷式样摆设的宴会大厅,全套古香古色的桌椅、餐具,来回穿梭着身着仿清服饰的服务员 。
饭局开始,双方领导各自进行了一番讲话 。讲话结束,便全体起立端杯 。第一杯饮尽,主菜也便上来了,菜名是“京扒四宝” 。技师说四宝分别是鲍鱼、海参、小勺鸽蛋和鸡脯,都是菜中珍品 。
饭局这才算正式开始,觥筹交错,气氛活跃,敬酒与撞杯之声不绝于耳 。饭桌上形成了几大阵营,每个阵营都有各自的目标和对手,阵营中的每个人心里也都有一个大概的计划:该敬谁,该谈些什么,该说些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该给谁做个人情等等 。
经过几轮的你来我往,大家都已吃饱喝足,于是领导一声令下,餐桌上的各式餐具、酒水便悉数撤下,换上水果拼盘和饮料 。戏台上早已准备好的歌舞表演也适时开始了,这个戏台是当年慈禧太后吃饭听戏的地方,据听鹂馆工作人员说,仅这戏台一晚上的租金就是两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