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室行风建设工作总结 医院行风建设工作总结

医院行风建设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疗质量、推进医院发展的关键环节 。2021年上半年,本医院在行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医院行风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下文将对本次行风建设工作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推动医院建设提供借鉴 。
作者:中国医疗保险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王震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制度的治理效能是四中全会以来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四中全会提出治理能力这一核心理念的主要背景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大框架基本搭建完毕,但是要实现制度的治理效能还需要在治理能力上下功夫 。具体到医疗保障领域,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和直接面对居民的窗口部门,治理能力的提升尤其重要 。
行风建设是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 。对于参保人而言,治理能力是抽象的,但行风建设是具体的,是可以亲自感受到的 。从这个角度,抓住了行风建设这个“牛鼻子”就是抓住了治理能力提升这个根本 。

医院科室行风建设工作总结 医院行风建设工作总结

文章插图
各个地方行风建设的案例应该是各地医保系统治理能力建设的具体展现 。从已经发出的这些案例来看,各地行风建设有一些共性是值得总结的:一是通过“一体化”实现医疗保障部门管理整合的制度优势 。之所以将原先分散在不同部门管理的医疗保障职能合并到一起成立国家医疗保障局,一个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制度变革来提升治理效能 。具体而言,就是各类医疗保障业务,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二次报销等各类业务的“一站式”、“一单式”办理 。这是各地的案例中都有呈现 。
二是业务办理的规范化 。行风建设的目的是提升服务效率,从而提高参保人的服务可及性 。业务办理的规范化、流程化是提升服务效率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些地区还通过业务流程再造等方式优化服务流程 。这些经验都值得总结,是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效率的主要措施和抓手 。
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移动技术,利用“互联网+医保服务”打造智慧医保,将医保服务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 。医疗保障是“窗口部门”,所谓“窗口部门”就是需要成千上万的参保人 。从这个角度,对于医疗保障工作而言,提高参保人的满意度、提升服务的可及性单纯依赖人力的投入是不行的,必须依靠服务模式的创新、必须依靠引入新的技术 。本次行风建设中多个地区实现了智慧医保,将医保服务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提高了医保服务的“单位产出效率” 。这一点对于行风建设更具意义:行风建设要建立在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上,这才是真正的提升治理能力 。
医院科室行风建设工作总结 医院行风建设工作总结

文章插图
【医院科室行风建设工作总结 医院行风建设工作总结】当然,“行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治理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这些案例中仍然可以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是行风建设不能“空喊口号”,要有支撑性的制度: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要设计一套包括参保人满意度、资源消耗程度等在内的考核指标以及考核流程;要有激励机制,做得好的要奖励,做得不好的要有鞭策 。
二是在行风建设中要突出重点人群,突出医疗保障“兜底线”的责任 。我国目前是全民医保,服务对象是全体参保人 。但在参保人中仍然有一部分弱势群体,即使公共服务是“平等”向全体居民提供的,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获得这种服务的成本高昂,服务可及性差 。比如一些老年人以及一部分贫困群体,他们没有条件使用手机和网络,也就难以获得相应的便捷服务 。这部分群体在行风建设中尤其值得关注 。只有把最弱势的群体服务到位了,才能说行风建设到家了 。这是衡量一项公共服务可及性的最终指标 。目前看,这部分弱势群体,一是老年人和残疾人,二是边远农村地区居民,三是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四是农民工等流动人口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