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古诗带拼音版 游山西村古诗翻译

游山西村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名篇,描述了他在寻找朋友宋之问时游历山西的经历 。这首诗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颂和对乡村生活的描绘,深受人们喜爱 。在翻译这首古诗的过程中,既要忠实于原文的意境和情感,又要在语言上与现代人的理解紧密联系 。这样的翻译工作不仅需要极高的语言功底,更需要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深入了解和理解 。
学习写作,是从模仿和借鉴开始的 。说起这个话题,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则最经典的案例,就是《金瓶梅》借鉴《水浒传》,而《红楼梦》又模仿了《金瓶梅》 。
最后,这三部小说都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其中,《红楼梦》更是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皇冠上的明珠 。
其实在诗词领域里面,古人的这种“模仿”和“借鉴”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只不过有一些作品模仿得比较“直白”,而另一些作品模仿得比较“隐晦”罢了 。

游山西村古诗带拼音版 游山西村古诗翻译

文章插图
比如李白《侠客行》,当中有一句名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取自《庄子·说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的诗句,只比原文多了一个“杀” 。
最后,被李白“改造”的这一句诗,和《庄子》的原文一样,都成为了文学经典,这也算是“直白”借鉴的经典案例之一了 。
下面我们要说的是另外一种,比较“隐晦”的借鉴 。跟前面提到的例子一样,这一次的借鉴者和被借鉴者,都是中国古代第一流的大诗人 。
并且这两首诗作,最后也都成为了千古名篇 。下面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被借鉴的作品,孟浩然的五律《过故人庄》 。
一、孟浩然《过故人庄》赏析《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四十岁以前,隐居鹿门山创作的田园风光诗 。诗歌的头两句,交代了本诗创作的动机 。
孟浩然说,我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那是因为,我的老朋友准备好了鸡肉与黍米饭,邀请我到农舍去做客 。
老朋友殷勤地请我去他家里吃饭,我的心情很好 。所以我要慢悠悠地走过去,沿途还要欣赏一下这些风光 。
接着,孟浩然就开始写自己在赴约沿途看到的风光 。老友居处的村庄,被生长茂密的绿树林包围着 。村庄的外廓,斜倚着一座青山,这简直是一幅极美的田园山水画 。
写完了村庄外部的环境,作者没有直接写自己与老友见面寒暄的过程,只见他笔锋一转,直接“跳”到吃饭时,二人打开窗户,一起欣赏打谷场上风景的细节 。
他们一边饮酒,一边看着打谷场上的风光,开始聊起了年景与收成 。如果说这首诗的第二联,描绘的是一幅田园山水画,那么诗里的第三联,刻绘的就是一幅人文风景图了 。
写到这里,已经吃过了饭,又与友人说过了“家常”,那么聚会就该结束了 。为了表达对主人家的谢意,孟浩然说起了客套话 。
他说,今天实在是太开心了 。所以等到重阳节的时候,我还要来找你喝菊花酒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南宋的陆游是怎么“模仿”这首诗的结构,写出新经典的 。
二、陆游《游山西村》赏析《游山西村》——宋·陆游
【游山西村古诗带拼音版 游山西村古诗翻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