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系统( 三 )


2.2. 2021 年将是 L2 以上自动驾驶汽车量产的“分水岭”
L3 是自动驾驶重要的“分水岭” 。高等级自动驾驶意味着手、脚、眼和注意力将逐步被解放,从“机器辅助人开车”(L2)到“机器开车人辅助”(L3)”、“机器开车”(L4/L5)意味着车主的 生产力、时间的释放,应用价值发生质变,L3 是用户价值感受的临界点,将成为产业重要分 水岭 。
激光雷达方案是目前体验最佳的智能驾驶系统,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发布有望打破高级别 自动驾驶量产成本瓶颈 。相比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激光雷达在目标轮廓测量、角度测量、 光照稳定性、通用障碍物检出等方面都具有极佳的能力 。而在难点场景下,例如城区非规范 行人、非规范道路,甚至是非规范驾驶的行为,急需激光雷达来解决 。可以说激光雷达是解 决连续自动驾驶体验的关键传感器,是目前体验最佳的智能驾驶系统 。
2021 年,激光雷达有望成为造车新势力中高端车型标配 。小鹏汽车 2021 年 1 月 1 日官方正 式宣布与大疆孵化的 Livox 览沃科技达成合作,将在 2021 年推出的全新量产车型上使用其 生产的小鹏定制版车规级激光雷达,Livox 也正式成为小鹏汽车在激光雷达领域的首家合作 伙伴 。在本次合作中,Livox 基于浩界 Horiz 车规级激光雷达平台为小鹏汽车进行了一系列 定制化开发,最终提供的车规级量产版本在量程、FOV、点云密度等多个核心指标上都做到 了业内领先水平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近期也公开宣布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一起打造 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在其公布的长安方舟架构中,将预留 36 个传感器,其中包含 5 个激光 雷达 。
政策:“绿灯”频开,合法上路在即 。2020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开幕式上,国家智能网联 汽车创新中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正式发布 。《技术路线图 2.0》系统梳理、更 新、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技术架构和智能化网联化分级,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 发展现状和未来演进趋势,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了面向 2035 年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总体目标:
1、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方面拥有世界排名前十的供应商企业 1-2 家;
2、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持续增加,2025 年 达 50%,2030 年超过 70% 。C-V2X 终端的新车装配率 2025 年达 50%,2030 年基本普及;
3、高度自动驾驶车辆 2025 年首先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区域实现商业化应用,并不断扩大运行 范围 。
根据目前自动驾驶核心部件配臵与部件价格,结合此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目 标中要求 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在 2025 年达 到 50%,2030 年超过 70%,2030 年左右 HA 级自动驾驶接驳车规模化应用的目标,我们对 国内自动驾驶前装套件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预计在未来 10 年国内自动驾驶前装市场将达 到千亿美元量级 。
3. 安防:最先也是目前最大程度受益 AI 的行业3.1. AI 激活了企业级碎片化的数字化需求
2018 年海康发布的 AICloud 架构核心具有重要意义:挖掘丰富的碎片化应用场景,推动企 业级市场的商业化落地 。2016 年以来,安防行业的高增速逐步放缓,同年海康威视正式提 出 AI 智能化浪潮到来 。这一年,公司将深度学习算法和产品结合,推出了全系列深度智能产品;2017 年海康威视以云边融合的 AI Cloud 计算架构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在物联网领域的 发展和应用;2018 年海康威视将两池一库四平台软件产品整合形成物信融合数据平台,330 智涌钱塘峰会上,公司公开表示:从视频感知到智能物联、再到物信融合,海康威视已是一 家大数据公司 。这是一个费用投入与公司能力不断转化的过程 。通过自建 AI 开放平台,开 源开放底层技术及算法框架等方式,能够迅速聚拢上下游合作伙伴并汇聚广大开发者 。一方 面加速自有先进技术的应用落地,另一方面以开发者及开源社区为切入点,挖掘丰富的碎片 化应用场景,推进商业化落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