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后感300字 乡土中国读后感800字( 二 )


我同意费老所述的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 。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伺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正是农民劳作和住宿的固定性,才会形成无数的聚集地,人与人的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才不是孤立排斥的 。彼此之间的相互往来,增进了感情 。这与现代的都市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人们的生活变得忙碌单调,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冷漠疏远 。
农民不像牧民和工人一样的自由,但是这样反倒比他们更稳定 。虽然费老多次用到土这个词语,但是丝毫没有贬低,从本篇文章可以看出费老对中国的乡土之根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对中国的乡村社会有独到的研究 。
读后感乡土情结读后感3篇3
古有'睹物思人',可人的思想是不会受到束缚的,思人亦会思乡,若感情丰富、热爱祖国之人,又会联想到思国 。一个人的思念不会断断续续、不会心血来潮,一个人的思念是永远不会欺骗自己的心 。
思人 。那人或许是父母、或许是友人、或许是爱人,对他(她)做过的每一件事、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会随时回忆,与此同时,每想起一件事都会从中获取他的感受,这便是思人 。
思乡 。每个人的思乡感情都不同,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可大家都只有一个目标,就如《乡土情结》的柯灵所说的令人魂牵梦萦、得意时想它、失意时想它的故乡!思乡的起源多数来自于人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背井离家 。是啊!待在故乡、享受亲人给予的无限温暖,谁会想到故乡会那么重要,重要到离家以后每天时时刻刻都想回到故乡的怀抱!我想:在这大千世界里最顽强的东西就非思乡莫属了吧!
思国 。这不一定得是远赴他国后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这可以是思考国家,即从祖国的利益角度来思考一些问题 。留学生就属于这一类 。现在,远在他国的人多数是为了祖国将来能发展得更好而留学他国 。科学的进步拉近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 。祖国不能落后,祖国得跟上时代的步伐 。
思人,思乡,思国
3、乡土中国,读后感?《乡土中国》我没有读之前,心里就想乡土中国是一种以怎么样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我读完了《乡土中国》之后给我的答案是脑袋里出现一幅画面里面有的父亲和母亲辛勤劳动的背影和我家乡父老乡亲他们在田地里播种辛勤劳动的画面呈现在我的眼前,泪水悄悄的滑落下来打湿了我的衣服我开始想家人以及家乡的人民和山山水水了 。虽然农村没有像城市那么的繁华但有宁静清新的空气有朴素人民,灿烂的微笑待人友善,他们懂得珍惜生活和努力创造财富 。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给我们打开了认识中国农村的一扇大门 。
有人也许以为这本书写的早了,对于现在的情况很不实用,我觉得倒不是 。这本书的理论价值到现在还闪烁着光辉 。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读过哪本社会学的著作在理论和语言上胜过这本薄薄的小书 。

乡土中国读后感300字 乡土中国读后感800字

文章插图
有人认为费孝通在这本书最主要是提出了,"礼治秩序"及其"差序格局"这两个概念 。我倒是觉得他的最大成果是把乡土中国的根子挖出来了,指出来为什么我们最近百年的变迁会如此之艰难 。
何为乡土中国?它的特性是什么?先生在第一篇已经很好指出来了 。比如他就说中国乡下人多,"土"就是他们的特性,当然土气不是贬义词,靠土地谋生的乡土社会很大程度是很稳定的,即使战乱迁移的也不是社会的主流 。他也顺便比较和美国的不同,指出我们是聚村而居,并且保持自己的生活隔离,结果就形成了地方性,保持孤立的社会圈子 。同时村落里面大家都是特别熟习,就成了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法律其实处于次要的可有可无的地位,大家都能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大家重视是信用而不是法律 。当然在我们现在这个处处都成了陌生人的社会,土气就成了骂人的话,那些礼俗也逐渐被法律所代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