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后感300字 乡土中国读后感800字( 三 )


他在谈论文字下乡的问题里面,他认为,在乡村社会很大程度上是不需要文字的,经验的传播往往是手把手的教,在一个地区住的几百年,世世代代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都是一样的,解决的办法都是一样,不需要什么理论,什么创新 。当然先生在这两篇文章里面分析很多,也很深刻 。
"差序格局"是费先生的独创,在书中,他打了个比方,将西洋的"团体格局"和中国的"差序格局"区分开来: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而中国的社会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
通过这个比喻,费先生把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首先是执行私人道德 。"私"的毛病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实在是一个较为严重的弊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物上霜"就可以显现这点 。而在西洋的团体格局中,道德的观念是建立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的,团体是超于个人的存在 。其次是判断标准的随机性 。中国社会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随着势力的大小而变化,对于不同的环境和人事,自然就会有不同的对待 *** ,我们往往讲的是攀关系,讲交情 。而西洋社会将的是权,社会对每个人是公道的人对人遵守的是一样的规则,就是要互相尊重权利,而团体对个人也必须保障这些个人的权利 。再次就是模糊的社会组织的界限 。比如在书中提到的关于"家庭"的概念,在中国,"家庭"这词是含糊得很,可以是自己和太太,可以是加上孩子,还可以是加上其他的伯叔侄子之类的 。而在西洋社会,"家庭"就是指他以及妻子,未成年的孩子,明确得很 。最后就是社会结构的层次化 。中国的传统社会向来就是阶级社会,上下级关系的明确规定,使得社会层次分明,乡土中国的社会网络是由等级差别的 。而在团体格局中,人是平等的,是被一视同仁的 。
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在向工业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礼治秩序的全面打破,血缘和地缘的分离,剧烈的社会变迁,使得人们不再圈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而是更加迅速地流动,这就导致了更多的乡土本色被花花世界所淹没 。
当然,中国的本质还是乡土的,即使她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 。中国人骨子里的私德是不会一下子消失的,却反而有一种加重的趋势,社会上盛行的"各走各路"的风气使得这个社会更加地冷漠 。中国的五千年文化是孕育于农业文明中的,中国人身上的"泥土味"是不会失去它的香气的,所以老有一些"城市人"在那里鄙视"乡下人",那就有点可笑了 。
以上是本人看完《乡土中国》后的一些想法,其实看完《乡土中国》之后有许多的感想,但又不足以成文,所以只将能成文者呈现出来了 。
4、乡土中国第二三章摘抄感悟?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从俗即从心 。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
引自 乡土本色
费孝通先生讲,社会学里通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 。即我们通常说的,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 。乡土社会里人们从熟悉中得到信任,而且自然存在规矩 。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个人不知底细,由此发生法律 。
“贵姓大名”是因为我们不熟悉而用的 。熟悉的人大可不必如此,足声、声气,甚至气味,都可以是足够的“报名” 。我们社交上姓名的不常上口也就表示了我们原本是在熟人中生活的,是个乡土社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