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会有毒副作用吗?

中药的使用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和普及,中药的使用更加广泛 。许多医生和患者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为求得更好的医疗和保健效果,大量使用中药及其制剂,因而造成较多的中药毒副作用对人体伤害的事例 。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确立对中药的正确认识 。
1 中药的毒性
据《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 。”这说明古代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很多中药是有毒的 。一般说来中药的毒性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 。所谓狭义的毒性,指药物对人体的直接伤害 。凡有毒之中药,多数性质激烈、作用竣猛,易毒害人体 。其常用治疗量幅度较小或极小,安全性低 。如:砒石、千金子、巴豆、乌头、马钱子等 。若用之不当或超过治疗量,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 。轻者伤身,重者毙命 。正如隋代《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六》云:“凡药物之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 。”所谓广义的毒性有两个方面 。
1.1 指药物的总称明代《类经》卷十二云:“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之为毒药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药事 。”我们今天常说的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意思 。
【中药会有毒副作用吗?】1.2 指药物的偏性 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就在于它具有某种特定的、有别于其它药物的偏性 。医生每取其偏性以祛除病邪、调理脏腑功能,从而达到纠正阴阳之盛衰 。调整气血之紊乱,最终治愈疾病,强身健体之目的 。事实上 。药物毒性的这两个方面很难分开 。理论上讲,凡是药物必有偏性,有偏性才可称之为药 。当然,药物的偏性对人体肯定有双重作用:即能祛邪疗疾,又能造成伤害 。如:黄芩、黄连苦寒清泄,即可清热泻火治疗热性病,又能伤阳败胃,引发寒邪内生或脾胃被伤等 。干姜、肉桂、附子辛热,即可散寒温阳,治疗阳虚里寒,又能伤阳助火,引发火邪内生或津液被伤 。凡此种种,皆谓之毒或有毒 。它既包括了毒字“善而厚”之义,又包括了毒字“恶而厚”之义,许多中药论著中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
2 中药毒性的基本因素
从现代的科学技术观点来看待中药的毒性,主要是由其是否含有毒性成分、整体是否有毒、用量是否适当所决定 。而药物性质本身应当是最主要的因素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
2.1 品种与部位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药的品种比较混乱,有些中药品种来源较多,各品种所含的成分与含量差异很大 。如五加皮有南北之分,南五加皮属五加科,不含强心甙而无毒,北五加皮(又名香加皮)属萝藦科,含强心甙而有毒 。再如山豆根分广豆根与北豆根,广豆根属豆科主含苦参碱,北豆根属防己科,山豆根碱,前者毒性大于后者 。既是源于同一品种的中药,其不同部位毒性也大不相同,如全蝎,蝎尾比蝎身毒性大的多 。苍耳子全株有毒,但果实比全草毒性大,嫩叶比老叶毒性大 。
2.2 产地与来源 同一种中药 。不同产地,其成分含量差异很大,毒性也有很大差别 。如据测定,产于四川南部的乌头的毒性成分是产于甘肃的乌头的毒性成分的3.2倍 。有些矿物质的中药如石膏、滑石,其成分含量差异更大 。临床有报道服用31g生石膏而致死者,查其原因为石膏中含砷量过高所致 。
2.3 采集时间与储存条件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都有一定的生长、成熟期,如苦楝皮,春天采集毒性最大(活性成分的川楝素含量最高) 。有些药物的采集时间不当也影响其毒性 。史料记载有毒蜂蜜多产于农历七月 。其原因是此时多数植物花期已过,而有毒植物却竞相开花,蜜蜂饥不择食,采集有毒植物的花蜜酿造所致 。对此,早在唐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