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主要内容50字 将相和的主要内容简短30字

【将相和主要内容50字 将相和的主要内容简短30字】将相和的主要内容简短30字,其中包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句话出自《左传·襄公十年十二月戊戌日子时记载 。此后,历代帝王都把“天下熙熙皆为利往”作为治国理政的座右铭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下熙熙为利往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利往”的背后是人们追求利益的动机,也是人们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择手段的一种行为 。
文/邢哲夫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许没有哪个时代的人们比共和国的人们更熟悉这句格言 。范仲淹先忧后乐的高尚情怀,不仅体现在其经略西夏的鞠躬尽瘁,“庆历新政”的大刀阔斧,而且还体现在其与宰相吕夷简之间为顾全大局而冰释前嫌的感人故事 。
宋仁宗景祐年间,宰相吕夷简当政 。当时朝廷大臣往往皆出于吕夷简门下,范仲淹认为吕夷简这是以权谋私,任人唯亲,于是上书说:“选拔人才是国家大事,国君应该明白人事更迭的规律,不应该全凭宰相说了算 。并绘制了一张指明人事法则的《百官图》,指出如此图则是依序升迁,如彼图则不是,如此图则基于公义,如彼则基于私心 。吕夷简听说范仲淹的进谏,十分不悦 。后来,宋仁宗又向群臣讨论迁都事宜,范仲淹说:“洛阳险要而坚固,开封则无险可守,易受攻击 。太平时代,可以定都开封,而一旦战事开启,则应定都洛阳 。”吕夷简认为范仲淹之论迂腐空疏 。范仲淹于是向宋仁宗上了《四论》,一论帝王好尚,二论选贤任能,三论近名,四论推委,深砭时弊,并举汉成帝信任张禹,任用外戚而导致王莽之乱的例子,劝君王用人宜慎 。吕夷简知道后,愤怒地向宋仁宗控诉范仲淹离间君臣,宋仁宗于是将范仲淹贬谪至饶州(今江西鄱阳) 。而吕夷简的门人韩渎落井下石,请求宋仁宗将范仲淹一党定为朋党 。其实,“朋党”之名纯属深文罗织 。这只不过是因为秘书丞余靖为范仲淹说话,太子中允尹洙请求与范仲淹一同贬官,以及欧阳修批评不作为的谏官高若讷“不复知人间羞耻事”(这便是古文名篇《与高司谏书》) 。这些人对范仲淹的不平,使得他们背上了“朋党”的恶名,并因此遭贬 。

将相和主要内容50字 将相和的主要内容简短30字

文章插图
西夏边境危机后,朝廷想到了范仲淹的才能,便将范仲淹官复原职,为永兴知府 。当年排抵范仲淹的宰相吕夷简,此时却请求朝廷为范仲淹加官 。吕夷简说:“范仲淹是有才能的人 。朝廷如果用他,怎么可以仅仅官复原职?”于是朝廷授范仲淹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 。吕夷简的态度转变,或许是因为良心发现,或许是因为顾全大局,我们不得而知,但宋仁宗因此赞美吕夷简为“长者”,天下之人也赞美吕夷简不念旧恶,我们在此也应该充分肯定吕夷简的忠厚之举 。而当宋仁宗对范仲淹提出捐释前嫌的要求时,范仲淹也向宋仁宗表明心迹,说:“臣以往只是谈论国家大事,对吕夷简并没有私人怨恨 。”随后,范仲淹当面向吕夷简谢罪,说:“当初是我为国家计,无意中伤害了相公您,没想到相公最终竟然提拔我 。心中实是过意不去 。”吕夷简说:“吕某怎么敢衔记旧日恩怨呢?”也有记录范仲淹向吕夷简写了一封致歉信,但此信后人已看不到 。于是“二公欢然相约,戮力平贼”(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一如当年廉颇蔺相如 。吕夷简去世后,范仲淹为其撰写祭文 。范仲淹、吕夷简的“将相和”故事,见于宋代史学家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元代脱脱主修《宋史》,也见于司马光《涑水记闻》、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可信度非常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