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踏青罢拼音版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二 )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人从眼前和乐安宁的生活场景中发出感叹: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和他的俸禄,我这个平凡卑贱的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这两句看似庆幸、表示满足的话,仔细读来,其实不知潜含着多少悲苦和酸辛 。杜甫能够居住在成都草堂,全赖友人的帮助,眼前虽有这样的和乐与安宁,却是建立在对别人的依赖之上的 。被后人尊为“诗圣”的伟大诗人,却要靠着别人的赠与才能活下去,而且还要说自己“更何求”,即没有别的要求 。这语言越是平静从容,越是让读者心感酸楚、为之落泪 。他的志向本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然而数十个春秋过去了,如今人到晚年,要求仅只是一蔬一饭而已 。诗人说得这样闲淡,仿佛他的心头已经不再有生活的阴霾,再也不愿去迎接那些纷扰和喧嚣 。尾联上句“但有故人供禄米”,一作“多病所需唯药物”,无论从平仄还是诗意上看,都以“但有”之句更佳 。

从作诗的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写法精严而又流转自然;字句精炼、刻画细微,而又让人无迹可寻 。这是杜甫律诗的老到之处 。在艺术上,此诗有三个特色:

复字不犯复:这首诗首联的两句中,“江”字、“村”字皆出现两次 。按一般做律诗的规矩,颔、颈两联同一联中忌有复字,首尾两联散行的句子,要求虽不那么严格,但也应该尽可能避复字 。这首诗用一对复字,就有一种轻快俊逸的感觉,并不觉得是犯复了 。这情况像律句中的拗救,拗句就要用拗句来救正,复字也要用复字来弥补 。况且第二句又安下了另外两个叠字“事事”,这样一来,头两句诗在读起来的时候,就完全没有枝撑之感 。

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梁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 。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两“自”字,两“相”字,当句自对;“去”、“来”与“亲”、“近”又上下句为对 。自对而又互对,读起来轻快流荡 。颈联的“画”字、“敲”字,字皆现成 。且两句皆用朴直的语气,最能表达夫妻投老,相敬弥笃,稚子痴顽,不隔贤愚的意境 。

结句忽转凄婉:杜甫有两句诗自道其做诗的甘苦,说是“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至后》) 。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怅怅之感 。杜甫很多登临即兴感怀的诗篇,几乎都是如此 。前人谓杜诗“沉郁”,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 。

扩展阅读:杜甫的历史故事

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是个官二代,但无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顺,屡受打击 。如长安十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辛,受尽屈辱 。大到受骗上当被权相耍弄,小到残杯冷炙,蔬食不饱 。杜甫36岁那年,参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试 。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一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玄宗,称“野无遗贤”,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揽,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辈 。杜甫兴冲冲而来,心悬悬而去,受到了无情的愚弄 。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波 。754年诗人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由于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诗人在长安无法生活,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谋生 。而更为可悲的.是759年诗人一年就迁移了四次 。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 。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见诗人奔波之苦 。这种奔波,除避安史之乱外,主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