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亲情的素材事例关于亲情的素材摘抄( 二 )


人们的亲情关系包括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姐妹等多种类型,涉及到家庭教育、家庭责任、家庭传承等多个方面,因此相关的人物素材非常丰富 。
3 在小说、电影、电视剧等创作中,可以通过刻画人物之间的亲情关系,展现出人物性格、内心世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特点,也可以表达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所面临的压力、冲突和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因此,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和应用价值 。
三:关于亲情的素材积累

关于亲情的素材事例关于亲情的素材摘抄

文章插图
九如巷张家新景
◎王道
从来没有哪个家庭杂志可以流动这么长的时间 。如同一条长河,张家的《水》,源远流长,它已经走过了九十四年(2023年)的路 。
如今,它还在继续流动着,且辐射面越来越广,从纸质走进了互联网,从家人到亲友,到不相识的爱好者 。一份小小的杂志,无意中透出了历史的意蕴,也透出了温馨的人情世故 。
从最初的姐妹兄弟连同好友自发撰稿、印发,到抗战停刊,再到新时代的复刊 。主编的年龄也从十五六岁的少年,到了八旬九旬的老人 。无论年轮如何前行,世事如何更迭,《水》的风格一如既往,始终未变 。
1929年夏,《水》在苏州九如巷张家创刊;1996年春,《水》在北京张允和家里复刊 。复刊主编历任为张允和、张寰和、沈龙朱 。现任主编沈龙朱虽属于退休年龄,但依旧兢兢业业,为《水》的流动默默地做着贡献 。只是,毕竟年龄不饶人,《水》的流动无疑受到了影响 。
今年是《水》复刊二十七周年,对于一份小小的刊物,值得纪念,因为它的二十七年,发生了很多历史变迁,张家的人也渐次故去,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寰和、周晓平、沈虎雏、周孝华、吉兰、以迪、凌宏等,多少曾经为《水》做过贡献的亲友们,已经悄然离世……用周有光先生的话说,这是“残酷的自然规律” 。
《水》对于张家的朋友们来说,是一个传奇,是一段长长的斯文流动;对于张家人来说,《水》则是一份情感,是一个大大的家庭的亲情纽带;《水》作为一份家庭杂志,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能更是最小分子的历史亲历和见证 。不管如何,《水》应该继续办下去 。因为每个张家人都无比地爱着这份刊物,就像他们相互关爱着对方一样 。
探究《水》的创办时间
关于张家的《水》的创办日期,可以从张家大弟张宗和的日记进行追溯:
1930年10月9日:《水》九月份来了,他们叫我不要给四姐和二弟看,但是我今天带了回来,四姐已经看了;
1930年10月26日:把做好一篇的东西誊在稿纸上,寄给祖麟,题目《夏天的晚上》 。祖麟叫我多寄些稿子,以备有哪一个月缺稿可以补上,这样合订本不至于太薄;
1930年11月17日:我最近做好一篇《星期六的下午》,预备这一期(11月号)《水》的稿子 。抄了12张才抄完,抄得我手都酸了;
1930年12月23日:宗和与充和一起作诗:春风无意拂花枝,花与春风两(本)不知(依) 。春自残兮花自落,何须惆怅忆芋时;
1931年2月15日:第十八期《水》,是特大号,共有111张,222页;
1931年3月21日:写《逃难日记》,共五张纸,讲民国十四年,江浙战争,一家人跑反去上海的情形;
1931年6月10日:出22期(五月号)《水》;
1931年7月2日:上午拼命写蜡纸,一共印了19张 。照这样下去,不到一星期,我们的《水》的选文就可以产生了;
1931年7月17日:早上我在楼上印《水》的文章的时候,二姐叫我到图书馆去找周耀……周耀到乐益里,帮我们工作 。折纸头堆起来成一本一本的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