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亲情的素材事例关于亲情的素材摘抄( 五 )


只是年事已高,眼睛和精力都不饶人了,于是,再后来张寰和将《水》的主编任务交到了沈从文长子沈龙朱先生手里 。张兆和女士本就是复刊副主编,且龙朱先生常常帮助五舅
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龙朱还把《水》搬到了互联网上,从传统的打印稿,到形成电子版,后来亲情信箱传递 *** 好的《水》,这样更加方便、快捷,还便于查找以往的《水》 。张家的《水》与世界接轨了,这是《水》的前行,也是水的丰富 。
2014年11月21日,张寰和先生在苏州去世 。时代变化太快,为《水》的组稿和
“以”字辈能否有人接过这个艰巨任务,仍是未知数
张家的《水》从最初手稿本复印25份,到允和去世时已经发行300份,到目前已经无法统计具体读者人数,但是这个人群还在追着《水》的足迹 。《水》从北京创刊,回到苏州的家,再回到北京
书评人绿茶看过《水》选集后,写道:“这本‘奇特’的杂志,除了记录一个百年望族的历史外,最重要的是体现出了一种亲情的纽带,通过这本杂志,流散世界各地的亲人们心里始终有着一份惦记和安心 。尤其是,当定期收到有着亲人气息的杂志时,那份感情的慰藉该是多么的厚重啊 。”
2009年,著名出版人张昌华先生、汪修荣先生共同
2015年6月18日,张充和女士在美国去世,无数人追忆、纪念 。同年9月,龙朱、虎雏先生受邀赴美参加文学活动,趁此机会去追念了四姨充和,并收集了珍贵资料,希望成为《水》的新一期主题 。只是后来未能实现 。
2021年1月1日,沈从文次子虎雏先生去世 。这位常年参与整理沈从文遗作的学者,孜孜不倦,认真之极,终于使得沈从文全集的四卷本《补遗卷》得以完工,令人敬佩 。
2022年1月31日,曾为张家《水》杂志和张家文化贡献良多的张以迪先生因病去世,一时使人难以接受 。多少次,《水》杂志要印刷、要上网、要配图(张以迪是摄影家)等,几乎都需要张以迪的大量工作 。
2022年8月15日,周孝华女士去世 。《水》杂志背后的默默付出,以及对于几位姐姐的深情照顾,这位张家旧居的留守人,并没有来得及看见张家修复后的模样 。曾经,她有多少想法,“吉友之家”“和居”,这里一直都是张家十姐弟的家、根据地 。这是周孝华女士的心里想法 。
2023年1月上旬,张家十姐弟一辈人中最后一个成员、张宁和的夫人罗吉兰在比利时去世 。这是一位极为优秀的音乐家,早期曾与张宁和合著《音乐表情术语字典》,这本书自1958年出版后,至今还在不断再版发行 。吉兰女士的去世,使得张家的《水》也似乎进入到了一个特别的时期 。
和以致福 。“和”字辈以下是“以”字辈 。他们能否有人接过这个艰巨的任务,使得《水》继续流动下去,仍是一个未知数 。
以前,每有张家“和”字辈人士去世,都会有一个纪念的专刊,当张寰和先生去世后,我曾斗胆上阵,试着
愿《水》长流 。愿《水》惠及更多喜欢它的读者们 。
乙未年冬初稿于苏州金鸡湖畔
癸亥年谷雨修订于书物堂
【关于亲情的素材事例关于亲情的素材摘抄】供图/王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