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推敲的故事
故事:
唐代诗人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 。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决定不下来,便在驴背上吟诵,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看到的人都很惊讶 。
当时韩愈担任京兆尹,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部分,还没有停止做推敲的手势 。忽然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韩愈的面前 。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诗句的事,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想得出神了,忘记了要回避 。韩愈停下马车思考了很久,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马和驴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 ***,好几天不舍得离开,滞留了数日因此与普通老百姓贾岛结为了好朋友 。
三:韩愈贾岛推敲的故事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这首稚子皆会吟诵的小诗,看似通俗易懂,其实依然留给我们谜一般的感悟空间 。
问答精妙,涵容主客两端诗题《寻隐者不遇》,
此诗从诗题到诗句简单易懂:诗人寻访隐士,行至其家,遇到立于松树下的小家童,便问:主人在否?家童答,主人不在,采药去了 。(此第一问答)
问:去哪儿采药了?答:就在此间山上 。(此第二问答)
问:能不能找到他?答:云雾飘渺,不知哪里去找 。(此第三问答)
历来评诗者以为,此诗最高妙之处就在于短短二十字中,竟然包含一来一往多次问答 。
如《诗法易简录》说:
一句问,下三句答,写出隐者高致 。
《增定唐诗正声》:
李云:首句问,下三句答 。直中婉,婉中直 。
《唐诗鉴赏辞典》则进一步分析: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 。(沈熙乾点评)
认为此诗最佳之处在于化繁为简,由小童的回答,令读者反推出寻访者的提问 。不但一扫冗长的弊端,更在凝练中提升了诗境,由逐级追问,表达了访客心境由期待到失望,继而又萌生出一线希望,直至彻底失落的过程 。
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 。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 。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 。(见《唐诗鉴赏辞典》沈熙乾评)
文章插图
其实在这一问一答之间,不止反映了寻访者的心境,更将隐者的身份巧妙地勾勒出来 。隐者,即隐逸之高士,他一抛头露面即销蚀了这个“隐”字,故以一童子代为“出面”,代为作答 。出门也好,入山也好,采药也好,终归如玄豹神龙,销声匿迹,不见首尾 。
正如《唐诗解》所说:
设为童子之言,以状山居之幽 。
又如《唐诗选胜直解》所说:
设为童子之言,以答寻问之意,不必实有此事 。不露题字,而意已见 。
这样一来,在一问三答之间,既包含了寻访者心境起伏的写照,更蕴含了对隐者身份的描摹,及至嘉许之情;有主观亦有客观,有前景亦有背景,有实写亦有虚写,可谓绝佳 。
恰如《唐诗评注读本》所言:
此诗一问一答,四句开合变化,令人莫测 。
诚然,前人对此诗在问答句上的隽永涵义论述得已是十分精到,然而笔者还是想问:此诗是否还有着以往评诗者未得之妙?
贾岛诗以“推敲”著称,读其诗宜反复推敲读《寻隐者不遇》尤其不应忘记一点,此诗
推荐阅读
- 诺基亚Lumia925怎么刷10系统?诺基亚Lumia 830
- 音箱什么牌子音质最好?
- 丰田最新上市的越野车 最新丰田越野车哪款上市
- 蜜桃网名带符号 蜜桃网名大全
- 流量计分类及工作原理 流量计分类有哪些
- 睡眠与健康关系密切表现在 睡眠与健康的关系
- 个人说明简单霸气 个人说明超拽霸气
- 对过早去世写下著名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了解多少?
- 华为应用市场闪退怎么回事?华为应用市场闪退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