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争霸如此激烈,可为何后人却称春秋之后无义战?


《春秋无义战》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彼善于此 。则有之矣 。征者 。上伐下也 。敌国 不相征也 。\"
相对于孔子的\"春秋笔法而言 。孟子的\"春秋无义战\"更加客观 。周天子之下 。各诸侯国纷争 。又何来\"义\"之说?
其他观点:
历学家说春秋无义战 。这里的\"义”是正义 。这种说法是指周朝到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 。
周朝的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被分封的众多诸侯国要对周朝天子负责 。要定期纳贡 。要听从周天子调遣防御外来侵略 。所以 。历史上都把春秋时代前为共同维护周朝的安全所发生的战争为正义之战 。
但是到了春秋时期 。周室开始衰落 。诸侯开始坐大 。开始挟天以令诸侯 。扩大自己的势力 。这时的诸侯还能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发动战争 。但性质己经完全不同 。战争完全是诸侯间争强斗胜 。已经根本不是为了巩固周朝统治 。所以说是不义之战 。
【春秋争霸如此激烈,可为何后人却称春秋之后无义战?】其他观点:
首先题主说讲的后人称“春秋之后无义战”的说法是否欠妥?具笔者所知原话应是“春秋无义战”吧 。出至《孟子·尽心下》 。意思是本来按照儒家礼法 。征伐之事应出至周天子的决断而非诸侯 。结果春秋时期“礼崩乐坏” 。诸侯之间相互征伐不断 。因此春秋时期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性的 。
题主既然提出了“春秋之后无义战”的说法 。其实以我们对战争模式的看法来说 。也是有道理的 。
春秋末期的孙子说过“兵者 。诡道也” 。的确 。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 。战争的方式、规模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其残酷性也日渐增加 。但是 。在孙子他老人家以前的春秋时代的战争大多确实让人觉得“搞笑”和“呆板” 。用现在的话来说 。就是少了一些我们对战争理解的严肃和残酷 。的确符合我们对“义”的理解 。我们不妨看看下面几个有名的战争片段:

春秋争霸如此激烈,可为何后人却称春秋之后无义战?

文章插图
公元前597年 。楚国攻郑 。晋国救援 。楚晋双方军队在今天的河南郑州附近的邲地展开激战 。晋军大败 。按理说 。以咱们现在的观点 。那败落的晋军一方肯定是尸横遍野 。被楚军一路追杀了 。错了 。当时战场出现了很有爱的一幕 。楚军追着败亡的晋军 。结果晋军的战车陷在地里了 。逃不动 。被气势汹汹的楚军追上来 。楚军鄙视的看了晋军一眼 。立刻上前手把手的教晋军把战车前面的横木拉出来 。垫在车轮子下 。把战车拉出了 。之后晋军继续逃 。没两步 。拉车的马又原地打转不走了 。晋军又傻眼了 。楚军又不慌不忙的追了上来 。再教晋军把车上的兜风的大旗拆掉 。这晋军呢 。也没有感激楚军 。而是边逃边对对楚军说“我们吃的败仗没你们多 。逃跑经验没你丰富” 。
春秋争霸如此激烈,可为何后人却称春秋之后无义战?

文章插图
这场战争就比较有名气了 。这次是宋国伐郑 。结果楚国救郑 。宋楚两军在泓水激战 。本来宋国军队实力不如楚国 。这宋襄公带着军队等着楚国 。看见楚国军队渡河 。有人劝他趁楚军在渡河时出击 。宋襄公不干 。非得让楚军过完了河 。列好了阵在开打 。结果 。宋军大败 。“宋襄之仁”的成语也流传了下来 。
镜头三:齐国助燕讨伐山戎
这个燕国被山戎给揍了 。向齐国求援 。齐桓公就带兵帮燕国找了场子回来 。把山戎打败了 。这燕国国君非常的感激 。那是犹如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拾 。一路相送 。都送到了齐国的境内 。这时齐桓公反应过来了 。说我又不是天子 。你一国国君是不能送我出国的 。不合礼仪 。不合礼仪 。于是 。二话不说 。马上把燕国国君到过的齐国领土划给燕国 。这个行为 。现在看来 。不是二百五吗 。又帮人家打仗又给人家送地 。
有人曾经统计过 。春秋240年间 。无数次的诸侯间相互征伐 。总共伤亡人数不过万 。战争中一般不以灭国目的 。讲究师出有名 。事先相互递交战书约战 。战场一般在两国边界 。开战时不阵不战……一句话 。咱们打战得按“套路”来 。类似于西方中世纪的骑士精神 。也就是我们传统中的“礼”和“仁” 。
春秋争霸如此激烈,可为何后人却称春秋之后无义战?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