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长平战败全军覆没是因为他只会纸上谈兵吗?


我的看法在于 。赵国失去与秦国继续对决的毅力!而非主将赵括之过!
秦国与赵国僵持 。虽然占据优势 。但秦国跨地域打击 。后勤补给的损耗远超赵国 。即便是伤亡运送都异常艰难!
而赵国此时 。邯郸城内依旧歌舞升平 。勋贵依旧醉生梦死 。如果肯拿出财富分与百姓 。或者与列国结交 。只要后勤供养不断 。取得最后胜利的必然是赵国!

赵括长平战败全军覆没是因为他只会纸上谈兵吗?

文章插图
但短视的赵国君臣 。不愿与秦国过分的消耗 。以使列国得利 。又贪婪吝啬 。导致平民艰苦 。却将责任推到主张防守反击的廉颇身上!
对廉颇而言 。秦国千里出征 。为的便是建立功勋 。这份迫切与赵国的松散形成鲜明的对比 。以这样的士兵 。即便能够击退秦军 。损伤将是难以承受!
坚守不出 。即便秦国能取胜 。可保赵国元气不损伤!打和谈判 。至少也处于有利的态势 。如果运气好 。秦国断粮 。防守反击取得胜利 。不仅可以吞并上党之地 。还能削弱秦国!
【赵括长平战败全军覆没是因为他只会纸上谈兵吗?】因此廉颇的决策应当是最好的选择 。攻防兼备 。唯独忽略了赵王的感受 。赵王既无能又短视贪财 。命廉颇快速结束战斗 。廉颇不服从 。就认定廉颇有反心而被撤换!
赵括长平战败全军覆没是因为他只会纸上谈兵吗?

文章插图
无论任何人接替廉颇 。只要不主动出击 。就要等着被撤换 。赵括只是那个能力更高 。更适合的人选!
首先 。出身赵氏宗族 。忠心可以得到保障!其次 。过往随军献策 。取得过辉煌的战果 。最后 。只有赵括愿意领兵出战 。而余将更支持廉颇的做法!
所以 。赵括领兵出征 。在不熟悉将领与配合的情况下 。再被围困期间 。保持军队士气不散 。并能身先士卒率众突围!可以说赵括做到统帅能力所及 。值得被后世铭记!
更应该谴责的是赵国君臣 。廉颇 。乐毅 。李牧全都信不过 。堆积如山的金银 。却不肯与列国结盟共同应对秦国!
可惜赵括一身本领 。真的生不逢时 。若非此等昏庸无道 。必将能创造属于他的辉煌!
其他观点:
我觉得不是:
1、分析一下这个时候换将的背景 。首先换将是大事 。赵王就算再独断 。也不可能不和大臣们商议 。而商议的结果就是除了廉颇不同意外 。其他人都还比较赞同换赵括 。当时赵王还特地问过乐毅 。此时乐毅已经回到了赵国 。也比较了解赵国的将领 。乐毅给出的是肯定的答案 。
所以在这个事情上说明赵括是知兵的 。并非一般酒囊饭袋的武将 。
2、赵括是跟随赵奢打过仗的 。也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人 。赵奢一直不太愿意将赵括推到主将的位置 。为何?因为赵奢其实很明白 。自己儿子是有能力的 。但是因为过早展现出了自己的才能 。所谓年少轻狂 。过高的荣誉会让年轻人骄傲 。与其这样不如慢慢打磨 。琢出美玉 。
当然 。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奢已经不在了 。没有了赵奢的压制 。赵括自然就出头了 。
3、赵括并非没有能力 。而且统帅能力也很强 。长平之战双方兵力达到八十万 。赵括被围后 。赵军一直在突围 。并没有显现出混乱的迹象 。要知道 。当时的赵军已经断粮四十余天 。还能有条有序的突围 。没有成为乱军 。足以说明整个赵军上下对赵括的认同 。对于赵括统帅能力的认同 。
4、只是很可惜 。赵括遇上的是白起 。白起依托强大的秦国打败了赵括 。最终笑到了最后 。但是就赵括而言 。并非“纸上谈兵”之人 。
5、所以 。历史对于赵括的评价却是有所偏颇的 。赵括如果只是“纸上谈兵” 。那么赵王也不会将赵国的命运交到他的手里 。赵国的其他将领也不会任由其胡来 。之所以会说赵括“纸上谈兵” 。只是因为遇见了更加厉害的白起 。亦或是命运使然 。让赵括成为了背锅先生 。
赵括长平战败全军覆没是因为他只会纸上谈兵吗?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摘要:后人将赵括作为纸上谈兵的典型案例 。实际上是一种误导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 。是历史规律的必然 。即使长平之战中赵王不替换廉颇抑或另用李牧、田单、乐毅等人也无法改变赵国灭亡的命运 。也是因为一句“纸上谈兵” 。后人便将亡国罪名安在了赵括的头上 。客观全面的剖析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赵括、白起 。以及王龁、廉颇都不过是这一大盘棋局中的棋子而已 。秦赵两国决策层才是真正对弈的棋手 。赵国在这场战役中惨败 。其决定性因素主要在于赵国君臣的决策性失误 。首先 。赵孝成王选择接受上党地区并没有获得绝大多数臣民的支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