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长平战败全军覆没是因为他只会纸上谈兵吗?( 二 )


◆上党地区本为韩国领土 。因面临被秦国吞并的危险 。韩国无力抗秦 。等同放弃了上党 。上党郡守冯亭选择将上党献给与韩国有三晋之谊的赵国 。意图寻求赵国的庇护 。对于赵国来说 。实际上也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上党位于赵国西侧 。互为唇齿 。况且不战而得十七城 。确实非常诱人 。

赵括长平战败全军覆没是因为他只会纸上谈兵吗?

文章插图
◆但如果接收上党 。必然会同秦国开战 。秦军 。虎狼之师也 。赵国没有必胜的把握 。赵国朝堂上反对的声音占了多数 。但是年轻的赵孝成王最终选择听从赵胜和赵禹的建议接收上党 。这一决策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赵国朝堂上意见并不统一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赵国基层军民存在同样的矛盾 。
◆对于直接参战的军人来说 。无论是保家卫国还是开疆扩土都可以拼死一战 。但是接受别人不要的烫手山芋 。似乎就不是那么心甘情愿的拼命了 。
其次 。决策层举棋不定 。朝令夕改也是导致长平惨败的重要原因 。
◆在决定接收上党之前 。赵国君臣就制定了劳师以远 。以逸待劳的战略方针 。选择善守的廉颇来阻击秦军 。意图达到消耗秦国 。迫其退军的目的 。但赵孝成王显然对于战事的进展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仅仅过了六个月就对廉颇的防守失去了耐心 。甚至多次派人催促廉颇出战 。犯了战场大忌 。
◆况且 。廉颇已经成功的将秦军拖住 。使其无法前进一步 。秦国使反间计要替换廉颇也可以看出赵国的防守战略已经开始收到效果 。可以大胆推测 。即使白起亲自到场 。也无法攻破廉颇据守的故关 。
◆在战局焦灼的关键时期 。赵王反而幻想通过求和来停止这场让自己承受不起的消耗战 。结果中了秦国将计就计的圈套 。致使盟国放弃了对赵国的支援意图 。年轻的赵孝成王在战场之外的对弈中 。被老谋深算的秦昭襄王嬴稷玩于鼓掌之中 。
◆赵孝成王选择赵括也未必是中了秦国的反间计 。之所以选择赵括 。最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将领虽然也觉得廉颇作战不利 。但还是支持坚守以消耗秦军的防守战略 。这就需要赵国继续以举国之力支撑前线 。这是赵孝成王不希望看到的 。而赵括是主战派 。主张与秦军决战 。迅速结束这场消耗战 。
◆当然赵括之所以敢主张速战速决 。有信心获胜 。前提是赵军的对手是与他同龄的王齕 。而不是白起 。在赵括看来 。王齕的战术很简单 。靠的是秦军强大的战力与赵军硬拼 。在长平复杂的山地中 。胡服骑射的赵国骑兵无法发挥优势 。根本不是秦国重甲步兵的对手 。
◆并且廉颇主要的意图是防守 。但在东西垒壁和光狼城这种没有绝对地形优势的关城中据守也只能被秦军完虐 。因此 。当赵括率领二十万赵军精锐接替廉颇之后 。立即转守为攻 。与王齕正面决战 。此时一直疲劳作战的王齕所部肯定不是士气正盛赵军精锐援军的对手 。因此无论王齕是否真的用的是诱敌之策 。赵括选择进攻是最佳时机 。
◆赵括仔细研究过王齕的战法 。因此他判定在初战告负之后 。王齕肯定会在丹河南岸重聚重兵 。依靠丹水和光狼城与赵军决战 。而这正是赵括希望看到的 。以三十万赵军牵制秦军主力 。再因皮牢、长平之军对秦军形成包围之势 。王齕失去战略优势自然会选择退兵 。
再者 。全力以赴的秦国和消极殆战的赵国 。注定了战斗的结局 。
◆按照赵括的部署 。王齕肯定会处于不利地位 。当时白起让王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对付赵括 。为的就是摸清赵括的战略意图 。同时也完美的隐蔽了自己 。赵括始终相信对面的总指挥就是王齕 。
◆初战告捷之后 。赵括发现战局形势完全按照自己设想的在进行 。因此冒险率大军出故关 。脱离百里石长城 。进入晋城盆地主动接近秦军主力 。
赵括长平战败全军覆没是因为他只会纸上谈兵吗?

文章插图
▲秦军与赵军进攻线路图
◆当赵军完全进入进程盆地北部 。与秦军主力交战之后 。赵括突然发现秦军阵营的旗杆上升起了“白”字大旗 。当白起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时候 。他已经彻底看清了赵括的战略意图 。并且已经安排了反制措施---阻截赵军 。并实施了一个更加大胆更加冒险的策略 。对赵军实施反包围 。
◆首先派军阻挡住了赵括的外部援军 。孤立盆地之中的赵括大军;其次派司马梗率两万五千人迂回偷袭赵军的大后方阵地---百里石长城 。赵国守军措手不及 。天险失守;更为冒险的是派大将王陵率五千精锐偷袭了小东仓河谷 。并占领战略要地 。将赵括三十万大军与其后勤军粮供给基地大粮山的联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