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漠北各族势力在被沙俄吞并前屡次被剿灭又屡次复苏,反而归统沙俄后再无动乱呢?( 四 )


1600年沙俄侵占贝加尔湖西部和北部地区 。1639年哥萨克到达鄂霍次克海 。势力抵达太平洋沿岸 。1643年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 。在沿岸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 。

为什么古代漠北各族势力在被沙俄吞并前屡次被剿灭又屡次复苏,反而归统沙俄后再无动乱呢?

文章插图
在沙俄鲸吞西伯利亚前 。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冲突主要集中在南北方向的对抗 。
一般而言 。但凡中原王朝处于王朝末期 。或者乱世 。其整体实力孱弱 。根本无力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疯狂进攻 。少数民族也会趁此机会侵占河套平原 。河西走廊等战略要地 。作为入侵中原地区的跳板 。
为什么古代漠北各族势力在被沙俄吞并前屡次被剿灭又屡次复苏,反而归统沙俄后再无动乱呢?

文章插图
在中原王朝建立前期 。经过韬光养晦 。国力强盛 。统治者雄才大略 。中原王朝能够集中力量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形成巨大打击 。迫使其退出中原地区 。
而在游牧民族遭受巨大打击 。元气大伤后 。他们的逃遁路线可分为两个方向:
1、一是向北
为什么古代漠北各族势力在被沙俄吞并前屡次被剿灭又屡次复苏,反而归统沙俄后再无动乱呢?

文章插图
在这样的情况下 。农业生产势必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为不影响帝国的生产力发展 。每年反击匈奴的时间只有短短数月 。这在时间上意味着中原王朝无法对游牧民族赶尽杀绝 。
为什么古代漠北各族势力在被沙俄吞并前屡次被剿灭又屡次复苏,反而归统沙俄后再无动乱呢?

文章插图
而战线越靠北 。就意味着补给线需要拉得越长 。而补给线每延长一公里 。就意味着更多的人口需要加入 。这对于帝国而言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
所以从理论上说 。只要撒欢地往北跑 。中原王朝是无可奈何的 。
为什么古代漠北各族势力在被沙俄吞并前屡次被剿灭又屡次复苏,反而归统沙俄后再无动乱呢?

文章插图
2、一路向西
建国后 。根据郭沫若等一些历史专家的考证 。得出我国游牧民族游牧范围的北界在今天的北纬58度附近 。
在这条纬线上西起萨彦岭 。中经贝加尔湖 。东至外兴安岭 。形成了东亚地区和西伯利亚天然的分界线 。这也是两大板块儿的分水岭 。
为什么古代漠北各族势力在被沙俄吞并前屡次被剿灭又屡次复苏,反而归统沙俄后再无动乱呢?

文章插图
在北纬58度线以北 。冻土广布 。气候寒冷 。无法发展畜牧业 。游牧民族难以生存 。
而在中原王朝出现霍去病式的人物 。并掌握了有效克制游牧民族的手段 。例如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后 。中原王朝军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小农经济的天花板 。这使得他们有能力对游牧民族进行穷追猛打 。
为什么古代漠北各族势力在被沙俄吞并前屡次被剿灭又屡次复苏,反而归统沙俄后再无动乱呢?

文章插图
在我国数千年的游牧民族发展过程中 。向西迁徙是非常重要的求生和发展途径 。除了匈奴逃命似的西天 。很多游牧民族甚至主动发起向西的扩张 。例如蒙古发动的三次西征 。
游牧民族途经阿尔泰山南北的通道向西迁徙 。到达今天的中亚草原 。东欧平原以及西亚高原等广大区域 。游牧民族在这样的迁徙中不断壮大和发展 。
为什么古代漠北各族势力在被沙俄吞并前屡次被剿灭又屡次复苏,反而归统沙俄后再无动乱呢?

文章插图
在这样的情况下 。游牧民族可供回旋的余地越来越小 。客观上为中原王朝彻底解决游牧民族问题提供了可能 。
历史的使命最终落到了清朝的肩上 。清朝崛起后 。便开始着手解决蒙古问题 。
为什么古代漠北各族势力在被沙俄吞并前屡次被剿灭又屡次复苏,反而归统沙俄后再无动乱呢?

文章插图
清朝作为发源于东北的少数民族 。对于蒙古问题的认识比汉家王朝更加深刻 。这也注定了清朝能够成为我国历史上彻底解决游牧民族的王朝 。
1635年 。后金征服漠南蒙古 。皇太极成为蒙古各部的大汗 。
为什么古代漠北各族势力在被沙俄吞并前屡次被剿灭又屡次复苏,反而归统沙俄后再无动乱呢?

文章插图
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由鞑靼分裂而来 。与中原地区关系密切 。因此清朝更多的采取怀柔政策 。在漠南和漠北 。蒙古区域清朝推行一系列措施:
为什么古代漠北各族势力在被沙俄吞并前屡次被剿灭又屡次复苏,反而归统沙俄后再无动乱呢?

文章插图
大兴黄教 。清朝统治者相信宗教远比长城更有力量 。因此在征服漠南漠北地区后 。清朝在草原上大兴喇嘛庙 。统一蒙古各部的宗教信仰 。同时清朝已利用黄教严格控制蒙古各部人口 。导致蒙古地区人口常年负增长 。势力越来越弱 。
为什么古代漠北各族势力在被沙俄吞并前屡次被剿灭又屡次复苏,反而归统沙俄后再无动乱呢?

文章插图
当然 。对于不听话的游牧民族 。特别是漠西蒙古 。清朝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 。那就是武力手段 。
从从准噶尔汗国崛起到覆灭的70多年时间里 。清朝通过一系列战争 。例如乌兰布通之战 。昭莫多之战 。有效遏制了准噶尔汗国东侵的势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