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王安石病故,您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吗?( 二 )


对王安石这位历史人物 。我有所了解 。特别对王安石变法思想的形成有所了解 。
因为 。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鄞州区)当过三年县令 。而我老家也在鄞县 。听到过不少王安石在鄞县的治理事迹 。同时 。也读到了他在鄞县期间创作的一些诗 。

历史上的今天,王安石病故,您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吗?

文章插图
一、王安石在鄞县的政绩
王安石在鄞县的施政 。一切围绕改善民生 。重在富民 。百姓获得感强 。其政绩非常明显 。千年来始终深受鄞县百姓的爱戴 。‘王安石之于鄞县 。则奠定鄞县千年发展之路’
公元1047年 。王安石任鄞县县令 。其时才26岁 。三年后升迁离开 。
來鄞县的路上 。经过杭州 。写下‘不畏浮云遮望限 。只缘身在最高层’的传世名句 。
历史上的今天,王安石病故,您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吗?

文章插图
在鄞县 。他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 。修浚东钱湖 。建造王公塘
庆历七年(1047) 。王安石到任后的第一件大事 。是考察了辖内民情和地理状况 。
他发觉鄞县虽然地域广阔、江河遍布 。又临海边 。可却常遇干旱 。他询问当地百姓和实地勘察后 。知道了干旱的原因 。是由于河道淤塞不流通造成的 。于是随即动员百姓 。利用冬闲大兴水利 。今浩瀚的东钱湖便是当年兴修的水利工程 。
他还在今北仑大碶和穿山海边 。修建了海塘 。有效地抵御了海浪的侵袭 。后人称之为‘王公塘’ 。
至今 。当地百姓还流传王安石修东钱湖时的一则故事 。
当初治理钱湖 。需要大量的费用 。王安石采取了全县境差役费分摊和要求富商们捐资的办法 。可这只是解决了一半经费 。如果向湖区内的灌溉受益户收取另一半 。对佃农家庭来说 。难以承受 。
王安石调查中发现 。离东钱湖不远处的地方 。如丘隘、五乡、潘火等地 。有许多财主 。明明属于受益户 。却隐匿不报 。推说 。钱湖水不经过他们那里 。
王安石百思不得其解 。有一天 。他看到有个妇人正在河埠头淘洗谷米 。淘出的砻糠(稻糠)屑浮在河面上 。缓缓漂向下游 。
他灵光一闪 。吩咐手下在东钱湖的最高塘口处抛洒大量砻糠 。然后派多人去邱隘等地查看 。
砻糠途径漂浮的地方 。就是受益户 。财主们无话可说 。只好乖乖地报出受益田面积 。并据此缴出分摊费用 。这样 。不但佃农的负担大大减轻 。而且湖区灌溉面积从原来的300公顷 。增加到500公顷 。由此增加了政府税收 。
历史上的今天,王安石病故,您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吗?

文章插图
第二件 。兴教育 。办学校 。
1048年 。他将鄞县孔庙改为官办学校 。自此‘勤县始有县学’ 。
为了找到好老师 。王安石东访西问 。终于请来了五个饱读诗书老先生 。史称‘庆历五先生’当老师 。使县学顺利开学 。
王安石办学以后 。‘开千年学风’ 。遗泽至今 。硕果累累 。仅南宋至清朝 。鄞县科考及第者如群星灿烂 。出进士1184名 。其中状元6名 。榜眼5名 。探花1名 。
第三件 。推行青苗政策 。
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 。是佃农们最困难的时候 。佃户一边没粮吃 。一边还要下田禾秧苗 。许多佃农只好借高利贷 。苦不堪言 。
王安石就以轻微利息把粮食贷给农民 。约定秋后归还新粮 。他还整顿户籍 。试行保甲制度 。
王安石在鄞县推行的水利、青苗、保甲政策的改革实验 。为他以后推行全国性的变法 。积累了初步经险 。可以这么说 。王安石的改革大业始于鄞县 。
历史上的今天,王安石病故,您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吗?

文章插图
二、王安石留在鄞县的诗
王安石在鄞县期间写了多首诗 。这些诗似乎不见精心雕琢之处 。随意自然 。这和他为了造福治下黎民 。亲身亲历与百姓同甘苦有很大关系 。
溪水清涟树老苍 。行穿溪树踏春阳 。
溪深树密无人处 。唯有幽花渡水香(《天童山溪水》) 。
天童山离东钱湖约10公里处 。当年 。王安石为考察钱湖水流向 。经东吴至天童 。登上天童山而作 。
王安石上任伊始 。即跋山涉水 。调查研究 。十几天行程数百里 。一日舟行姚江 。江南山水让他这个临川人赞叹不已:
轧轧撸声急 。苍苍江曰低 。
吾行有定止 。潮夕自东西 。
山如碧浪翻江去 。水似青天照神明 。
唤取仙人来往此 。莫教辛苦上层城 。
他行走在深山野岭中 。借住在山岙孤村里 。诗情不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