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你对“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理解?( 二 )


这里表达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与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异曲同工之妙 。
不管是不是自我安慰 。总之超然台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苏轼排解忧闷的场所 。除了《超然台记》外 。苏轼的另一个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是在此台上写成的 。可见 。超然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 。

谈一谈你对“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理解?

文章插图
虽说词牌名只是一种通用格式 。但实际上它也能够反映词人的思想感情 。《望江南》这个词牌名 。每次用出来 。通常就跟思念有关 。苏轼这首也不例外 。
上阙其实没有太多内容 。只是写景;下阙才是整首词的精华所在 。
“寒食后” 。点明了时间;“酒醒” 。点明了事件 。我们知道 。寒食节与清明节是相连的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样的时节 。给人的感觉总是非常压抑 。于是苏轼要喝酒 。而且是喝得大醉 。酒醒后还不停的哀叹(咨嗟) 。
谈一谈你对“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理解?

文章插图
很明显 。他想家了 。到了清明节 。本应该和自己的兄弟一起 。给先人扫墓 。只是现在身处异乡 。难以团圆 。颇有一种“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味道 。
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再来看“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这两句 。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虽然这两句表达的是一种乐观 。可这种乐观的背后 。其实是凄楚和无奈 。
两句所表达的情感 。又略有不同
“且将新火试新茶”一句 。连接的是上一句“休对故人思故国” 。起到了一种过渡作用 。
诗人的心情 。前后是有转变的 。一开始是忧愁难解 。最后是积极乐观 。而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一个排解的过程 。这个过程 。就是“喝茶” 。
酒自然也是一种解愁的方式 。但无数人都证明过:举杯消愁愁更愁 。苏轼喝完了酒 。心情反而更糟了 。于是 。喝茶成了另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因此 。“且将新火试新茶” 。其实是苏轼跟消极情绪作斗争、劝说自己的过程 。距离“乐观”还有一定的距离 。
“诗酒趁年华”一句 。则是苏轼自我斗争之后 。重新振作的表现 。
苏轼的振作有充足的理由 。
第一 。他才三十多岁 。正直壮年 。仍然有一腔热血 。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苏轼写道:“老夫聊发少年狂”、“鬓微霜 。又何妨” 。完全没有暮气横秋的感觉 。反而有一股“青春气息” 。
谈一谈你对“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理解?

文章插图
第二 。在密州的这段时间 。苏轼确实做出了不少成绩 。心中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在《超然台记》中 。苏轼就写道:处之期年 。而貌加丰 。发之白者 。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 。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可见 。他跟当地的百姓关系处得很好 。日子过得也不错 。用他自己的话说:脸也长胖了 。白头发都变成黑头发了 。
第三 。此时的苏轼 。尽管遭遇了一些不顺 。但总的来说还过得去 。既没有遭到迫害 。又升了官(表面上) 。前途还是不错的 。直到“乌台诗案”后 。苏轼才彻底被击垮 。那时他不但被流放 。而且失去了实权 。变成一个闲人 。这之后 。苏轼的作品 。可就很难乐观起来了 。
结语
《望江南·超然台作》这首词 。从忧愁开始 。到乐观结束 。苏轼之所以能够快速地转变心情 。跟他所处的相对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关 。
谈一谈你对“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理解?

文章插图
他偶尔也会忧愁 。但解忧的方式很多 。“且将新火试新茶”只是其中的一种 。“诗酒趁年华”则是不变的人生态度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雄心勃勃 。尚未被打现实击垮的文人形象 。而这两句词 。既能够鞭策年轻人珍惜光阴 。又能够激励困境中的人奋发向上 。因此成了千古名句 。
【谈一谈你对“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理解?】只是 。我们也能体会到 。一个人的心态与他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 。在现实中 。心态固然重要 。但为自己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 。也是必不可少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