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二 )


第四句“结”或“放” 。“不知相思落谁家?”大家都在赏月 。有几家在相思中煎熬呢?这是个疑问句式 。其实就是加强的表白 。我在思念你啊 。你是否也在想我呢?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文章插图
这种对对方的思念 。并为明言 。只是借普天共赏之时 。相思如月光下落 。你我是否共浴相思月光之下的质疑 。表达自己的情谊 。短短二十八字无法言尽 。却勾勒出诗人思绪方向 。让读者跟随诗句 。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与诗人发生共鸣 。
而这种共鸣是有普适性的 。每一个在月亮下的有情人 。都会被王建的诗句打动 。心领神会 。这就是诗歌这种文艺作品能够达到的最好的“通情”效果 。
所以 。你说这诗到底好在哪儿呢?
好在中规中矩的律绝格式(保障音律清朗) 。好在盛唐风格的寓情于景(塑造美好情静) 。好在找到了离人的共同思绪(上升整体意境) 。好在千百年之后还能打动读到诗句的你我(读者感同身受) 。
至于其他文学说辞 。无外乎每个人的说法不同罢了 。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引言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文章插图
解题
《十五夜望月》这个题目交代的其实挺多 。“十五夜”说的是农历一个月的第十五天 。这天恰好处在一个月的最中间 。是月圆之时 。人们常常于此时望月 。我想可能因此这天被称为“望日” 。诗人王建在这天就做了这件事——望月 。月亮在古诗中是一个常见的意象 。它所蕴含的情感往往是思乡怀人 。正如李白所写“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当然这不是月亮唯一的含义 。
中庭地白树栖鸦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首句往往入韵 。这句中的“鸦”和后边的“花”“家”构成有押韵 。押的是麻韵 。其中“白”字是古入声字 。所以当按仄声理解 。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文章插图
冷露无声湿桂花仄仄平平仄仄平
冷露、桂花这些意象都向我们在诉说 。这是一个秋季 。我们常说“八月桂花遍地开”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 。这是在一个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 。诗人王建有所感而写的一首诗 。在讲上一句的“树栖鸦”时 。我说乌鸦熟睡了 。可能有人不以为然 。我判断的依据有两个:一是诗人用的是“栖”字 。与王维用“惊”字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意境;二是本句用“无声”二字 。紧承上句的“树栖鸦” 。同样描绘的是寂静无声的场景 。“冷”“湿”二字先后出现 。给前两句的写景蒙上了一层凄清冷寂的氛围 。在为后半部分的抒情做准备 。这些都是景中含情的写法 。
今夜月明人尽望平仄仄平平仄仄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文章插图
不知秋思落谁家仄平平仄仄平平
诗人王建是哪种人呢?是一家团聚于中庭了 。还是“千里共婵娟”的一类?从前两句的铺垫来看 。我们的诗人不大可能是第一种人 。应该是第二种人 。一家团圆必是赏月的热闹场面 。那么他就不会敏锐地发现“冷露无声湿桂花”了 。最后一句诗人问“不知秋思落谁家” 。虽然别人有没有“秋思”不敢肯定 。但是自己肯定是有“秋思”的 。“秋思”也就成了本诗的诗眼 。这是诗人写这首诗最终要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这个题目就很明显地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诗中的“秋思”表达的就是对朋友的怀念 。
如果仅仅是这样 。这首诗也就没什么奇特的地方了 。这首诗之所以令人称道 。广泛传诵 。是因为这首诗写的不是一人之情 。而是写出了人类的普遍情感 。今夜月圆明如水 。诗人王建能看到中庭地白 。能看到乌鸦栖树 。能看到冷露无声湿桂花 。其他的人也是可以看到的 。这是这个季节 。这个夜晚普遍的一种景象 。不是诗人所独有 。只是被诗人发现了而已 。几家欢喜几家愁 。诗人发现的就是其中的愁 。今夜满怀愁绪的岂止诗人一人?后世读诗之人中 。尤其是在中秋之夜吟诵起这首诗 。满怀愁绪的也不止一人 。这首诗它引发了读者的感情共鸣 。尤其是最后一句 。代入感特别强烈 。每一位读诗人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诗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