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文章插图
谢邀 。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这个问题犹豫了蛮久 。有点不知道如何说起 。
如何入手赏析王建作品
王建这首作品流传很广 。但也就是七绝一首 。才二十八个字 。从古到今的人早已经把这首诗分析透彻 。如果要照搬那些分析 。总归是重新咀嚼 。毫无意义 。但是又实在难以找到另外的突破点进行鉴赏和夸赞 。
王建作为中唐一个下层官僚 。一生潦倒 。所以他的作品是接地气的 。关系民间疾苦的 。像大多中唐诗人一样 。他既没有李白的才和傲气 。也没有杜甫的忧患意识 。更没有王维的闲适空灵贵气和佛气 。同时由于李、杜、王在盛唐转中唐这个关键时期 。已经将唐诗的形式、意象推高到后人无法企及的地步 。中唐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看上去好像格律成熟、写诗是家常便饭 。实际上是非常痛苦的 。因为前人高峰实在太高 。完全遮蔽了他们写诗的突破方向 。
所以中唐诗人 。除了那些在细化路径上走出自己特色的几位 。如李益的边塞诗 。刘禹锡的怀古诗 。韩愈的散文入诗 。李贺的鬼怪诗 。其他人多少都面临着创作困境 。
中唐诗人 。技巧娴熟却诗思困顿 。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文章插图
王建的这首作品好吗?当然好 。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但是你要说能好到哪里去呢?盛唐之中王昌龄、王之涣、李白这种类型的七绝多的是 。特别是王昌龄 。号称七绝圣手 。不但写得好 。还对七绝的格式、文体规范、思路走势做出了界标一样的贡献 。
王建的这首诗其实完全就是唐诗七绝模板之下的一首作品 。当然好 。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文章插图
“中庭地白树栖鸦” 。“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意“白”字为入声字 。所以是仄声 。这是一首平起入韵的七言绝句 。押平水韵“六麻”部 。
根据相对原则 。第二句的平仄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冷露无声湿桂花” 。同样“湿”字也是“入声字” 。所以这一句平仄也是严合的 。
根据相粘原则 。第三句的平仄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今夜月明人尽望” 。“平仄仄平平仄仄”实际上就是一、三不论的合格律句 。
最后一句仍然和第三句相对 。平仄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里要注意“思”字在古时候是个多音字 。在表达心情的时候读第四声 。是个仄声字 。这里并没有失替 。依然是符合格律的 。
这首诗是一首比较标准的近体格律七绝 。在体式上是不可能出现标新立异的 。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文章插图
格式平常 。自然就是好在内容描写和意境提升了 。我们曾经讲过律绝的普遍文法(格律诗专栏) 。无非就是在律诗的“起承转合”下进行缩减 。同时因为字数减半 。无法像律诗一样完成整个诗意的回环 。所以在“转、合”两句相对自由 。更讲究“转、放” 。将诗意在第三句转变蓄力之后 。高高地发射出去 。给读者以诗意未尽 。意在言外的感觉 。
这就是绝句写作的“留白”技法 。
同时由于三四句的不同寻常 。在句式上最好能与众不同 。对诗意做出强调 。如否定句 。疑问句 。限定句 。总之必须做出诗意上的跌宕起伏并成功留白 。才能算得上好的绝句 。
我们看王建是如何做的 。
首句“起” 。“中庭地白树栖鸦” 。承接诗题《十五夜望月》 。交代诗人所处环境 。拣选了“地白”、“栖鸦”的意象构成一幅清冷寂静的月夜画面 。这是正常的起兴写法 。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文章插图
第二句“承” 。“冷露无声湿桂花” 。继续深化描写景色 。用意象寓情于景 。打造一个清凉、静谧的情境 。同时用桂花挑明这是秋夜 。又是十五 。最是月白云淡 。金桂香袭的好时节 。这么好的时节 。自然适合赏月 。这么好的月色 。自然适合思念 。
这首诗还有个名字是《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所以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杜郎中 。也就是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 。寄友人杜元颖的 。
第三句“转”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再写景 。转到人的活动来 。中秋之夜 。普天之下的人都在赏月 。所以“人尽望” 。但是也做好了铺垫 。大家都在赏月 。那诗人有何不同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