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一下 。娱乐至死的概念最早来源传媒综艺行业 。而不是游戏 。意思是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 。
如果追溯游戏的数十年历史的话 。游戏确实能够可以“娱乐至死”的目的 。在网络游戏传奇、魔兽世界等刚盛行的那些年 。无数年轻人沉迷游戏中的世界 。有一部分还因此荒废了学业和工作 。甚至还引发了各种社会不良事件和悲剧后果 。那一代玩游戏的年轻人往往还被冠以“网瘾少年”的称呼 。而当时社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也很简单粗暴 。杨永信教授的“电击戒网瘾”就是一个缩影 。
近些年来 。全社会对游戏的态度已经有所改观 。从原来的“禁止”变成了“引导” 。游戏已经发展成一个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产业 。当中国的电子竞技选手在世界游戏竞技大赛获奖时 。央视和人民网也会高度认可与赞同 。游戏早已不再被视为“洪水猛兽”了 。
总结起来 。是否娱乐至死往往是由人决定的 。而不是由游戏决定的 。有些人把游戏当做消遣的方式 。用来打发闲余时间;有人把游戏作为一种事业和梦想 。通过游戏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只有那种毫无目的、浑浑噩噩的人 。才会一味的沉迷游戏世界 。让自己“娱乐至死” 。
头条号作者:游戏冒险王 。欢迎大家关注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你好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如下 。
刚好有一本比较著名的书就叫作《娱乐至死》 。作者是著名的媒体文化学家“尼尔·波兹曼” 。他在书中确实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娱乐至死” 。
文章插图
首先很显然的 。“娱乐”属于人类正常的一种需求 。但“娱乐至死”指的则是“因娱乐而忽略严肃知识的学习和严肃信息的摄取” 。这样的现象才属于“娱乐至死” 。
【玩游戏属于娱乐至死吗?】我举个例子来进行说明吧 。比如说在电视上收看辩论比赛 。假设说此时有两名观众A和B 。观众A在观看的时候全程只在意辩手们的具体言论内容 。包括言论的针对性 。发问和质疑的角度以及逻辑合理性;而观众B却因为关注辩手们的神态、语调、音色甚至肢体动作而忽略了他们的言论内容 。在这个例子中 。观众B就属于尼尔·波兹曼书中所说的“娱乐至死”的一群人 。因为他们仅仅关注低级的感官刺激而已 。
所以玩游戏是否属于“娱乐至死”完全就看玩家自己的态度 。假设一名玩家能够做到在不玩游戏的时候自律地工作、学习 。对直接、短期的感官刺激没有那么依赖 。那么就不能说这是一种“娱乐至死”的行为;而如果一名玩家除了游戏之外排斥其它的一切知识和社会信息的话 。那么很显然他就处在一种“娱乐至死”的状态 。
其他观点:
这是我的观点 。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 居家隔离14天还需要做核酸检测吗
- 我是基金新手,最近开始关注基金,发现比较好的基金最近都涨得比较厉害,怕追高没敢买,什么时候入手合适?
- 火爆网络的“空气雨伞”究竟有没有实用性?
- 车厘子好吃还是樱桃好吃
- “监狱奇才”李红涛,多次越狱,死刑执行前,逆天改命,真的吗?
- 假如转基因食品批量生产会有人放心食用吗?
- 股票的涨跌原理是什么?主动性卖出即然没人买,那股票卖给谁了?
- “同性婚姻合法化是一种社会理性选择”,对此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 居家隔离14天有人监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