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量效关系的一点新认识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近年在学用经方治病的过程中,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关于经方剂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的《重剂起沉疴》和李可老中医的《李可医论专辑》等书中作了详细阐述,值得学习 。  笔者认为,伤寒方用治杂病时,对于年老体弱及小儿等一些特殊群体,应按原方比例减量,也即无论方子大小,原方中药物的比例不能变,此一点尤为重要,不然很难取效 。煎煮及服用方法也是药物取效重要的一个环节 。比如, 经方一般服法是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现在多是一剂药分两次煎甚至有三煎者,依次服下,此法用做调理慢性病服用,或许有效,若遇伤寒高热及急危重症则杯水车薪,贻误病情 。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伤寒论》仲景有时用竹叶两把,石膏如鸡子大,杏仁七十个等量化药物,有人疑其过于随意,当时既然有相对精确的两、斤等计量单位,为什么要用这么不甚精确的计量单位呢?也许,这正是仲景的良苦用心,因为他知道千百年后,度量衡难免会有不同的标准,如果只用一种统一的计量方式,后人难免误解其制方本意,特别是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故而用最简单明了且千百年后也几乎没有变化的量化方式来确定药物剂量(两千年来度量衡的发展充分证明了此点) 。例如,小柴胡汤中柴胡用量为半斤,而柴胡桂枝汤中柴胡用量为四两,通过两方对比,可以推算出柴胡桂枝汤是柴胡汤和桂枝汤各一半的量 。另外,书中还用升、合、个等作计量单位的,通过对比互看,上下合参,仲景只有一个意图,那就是,后人不要误解了自己的制方意图,类似例子,书中不胜枚举,圣人之心,千古常昭 。【对量效关系的一点新认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