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何意?老祖宗的话,有道理吗?


【原创问答】在我看来 。无论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如何发展、进步 。有一点是不易改变的 。那就是我国是一个讲人情的国度 。尤其是在我们的思维中家族观念是非常强烈的 。虽然很多人平时各忙各的 。感受不到这种氛围 。不过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想必大家都会感同身受的 。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会在这个时候走亲访友、你来我往的 。在亲戚里 。堂亲、表亲加起来还真不少 。

俗语“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何意?老祖宗的话,有道理吗?

文章插图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 。堂亲总比表亲更亲切些 。这也就是过去人常说的“表亲三千里 。堂亲五百年” 。这句话也叫“一表三千里 。一堂五百年” 。
现在生活在城市的孩子 。对于什么是“表亲”?什么是“堂亲”都不太明白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一句俗语好好给大家解释一番 。了解一下其中蕴含的道理 。
这句俗语 。说的是亲属与亲戚之间的“亲疏”关系 。
单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说:
表亲的距离如果在千里之外 。那基本上就跟陌生人差不多了 。亲戚之间也没啥感觉了 。而堂亲之间就不一样了 。即便是过了五百年也是一样的 。
这话形容的显然有些′夸张 。不可否认 。有些表亲之间的确比堂亲还要亲密 。不过这毕竟是比较小众的情况 。在大部分人的亲疏观念中还是堂亲显得比较亲切 。
俗语“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何意?老祖宗的话,有道理吗?

文章插图
在这里顺便补充一点 。很多孩子和年轻人分不太清什么是堂亲什么是表亲 。其实简单来说 。堂亲就是指父亲这边的亲属 。而表亲则是指母亲那边的亲戚 。
同样都是父母的亲属、亲戚 。为啥表亲就比不上堂亲呢?
这个问题 。估计很多人的心里都隐约有了答案 。说起来不过三点:
首先 。就是大环境导致的必然结果 。
因为中国从几千年前就是父系氏族社会 。家里的小孩基本上都跟随父姓 。而且古时的女性地位普遍低下 。这也就导致了人们心中潜移默化地认为父亲这边的亲属比较亲 。
再有就要说到我们的姓氏文化了 。人们常说同一个姓氏的“五百年前是一家” 。可见即便对方是陌生人 。只要姓氏一样都会感觉到一丝亲切 。这就是所谓的姓氏归属感 。
还有一点就比较现实了 。大家都清楚 。古代也好 。现代也罢 。无论女性的地位高低都逃不过一个现实问题 。那就是她必须在婆家住、在婆家生活 。所以 。人们常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嫁过去之后 。自然回娘家的次数总是有限的 。如此一来 。自己和娘家那边的亲戚就接触得越来越少了 。
而父亲这边就不一样了 。城市住楼房的可能不明显 。在广大农村基本上堂亲都住在同一个村子里 。住得非常近 。因此相互之间接触的机会也就多得多 。且不说是不是亲戚 。即便跟个陌生人每天接触 。时间长了也是有感情的 。更何况本来大家都是亲戚 。
总之 。造成堂亲与表亲差异的原因大概就是这些 。当然了 。有些人可能恰恰相反 。跟自已的表亲比较亲 。这也是正常现象 。在我看来 。不管是堂亲还是表亲 。他们都是我们的亲戚 。都需要我们常来常往 。互帮互助 。维系情感 。共享幸福!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
俗语“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何意?老祖宗的话,有道理吗?

文章插图
解答至此!
记着关注“百味写春秋”哟谢谢!
其他观点:
堂亲是父系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表亲是母亲有血缘关系的亲戚 。中国一个盛行宗族观念的国家 。过去家家家谱 。户户有祠堂 。不管是家谱还是祠堂 。它们记载的或供奉的里都是父系的祖先 。拥有同一祖先堂亲往往在同一村生活 。又属街坊四邻的关系 。在平时的生活中 。祭祀祖先的活动或婚丧嫁娶把他们深深的联系在了一起 。所以堂亲来往比较密切 。而表亲由于不在同一村生活(有个别例外) 。同一代的兄弟姐妹还有走亲戚的活动来往 。到了第二代便成了表亲 。由于表亲之间不在同一村生活 。共同的活动或话题比较少 。缺少共同的语言 。来往逐渐生疏 。到第三代就基本不来往了 。所以表亲比较疏远 。所以才有“表亲三千里 。堂亲五百年”之说 。
俗语“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何意?老祖宗的话,有道理吗?

文章插图
俗语“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何意?老祖宗的话,有道理吗?

文章插图
俗语“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何意?老祖宗的话,有道理吗?

文章插图
【俗语“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何意?老祖宗的话,有道理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