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红遍大江南北的流浪汉,你知道多少?谈谈你的观点?


是非常火 。这俩天随着他真实身份的暴光 。透露出来的信息 。其实想想也很正常的一件事 。很早以前看过一篇日本人写的关于这方面的文章 。他调查了美国 。日本 。等国家街头流浪人员 。发现在流浪者中间有部分人具有学历 。知识 。见识一流的人员 。有很多人有着很好的工作 。有的是和同事 。上级发生矛盾后 。选择流落街头 。有的没有任何矛盾的情况下突然选择了流浪 。这部分有个特征 。自己找食物 。不接受别人的关心 。那个日本采访人员发现 。这部人很好区分 。比如帶书的 。带乐器的 。衣着很整齐的 。他们基本上不和别人交流 。但他认可你的时候 。会滔滔不绝的把他认为对的理念 。看法告诉你 。你如果认同 。他会和你交往下去 。不认同 。他不会再理你 。他在纽约调查时 。有个流浪者给他讲天文 。和相对论 。为了验证流浪者说的有没有罗缉性 。他请了一个这方面的教授 。和他一起听 。教授给出的评价 。此人学识很深 。知识广泛 。看法独特 。有些观点 。可以专门做研究 。当教授对他说我可以介绍你到某个大学做专门研究时 。他不在说任何话 。实际上他就是某个大学出来的 。他现踪调查了一百个这样的人 。除了极个别的 。很难再回到家庭 。单位 。他们自视有才华 。基本上是强迫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和学识 。如没有 。基本封闭了自己 。既便没有流浪 。也很少再与别人沟通 。他最后对这部分人定为偏执性知识综合征 。但心理学家反对 。认为此说法得有临床研究 。才能得出结论!
其他观点:
在自媒体时代 。上海流浪汉沈巍的身世与命运很快就曝光了 。
原本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有识之士 。曾在审计部门任职的专业人员怎么就流浪街头26年了呢?照片中的沈巍 。蓬头垢面 。席地而坐 。用标准的普通话与路人讲《左传》《尚书》、企业治理等等 。他的思辨、口才 。难以和一个流浪汉结合起来 。这么一个通晓古今 。知识渊博的人沦落到如此地步 。让人难以置信 。
首先 。我们探究一下他的流浪起因 。在他与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口述中 。我们得知: 事情发生在1993年 。他刚到审计局上班时 。每天看见办公室垃圾桶里有废弃的纸张时 。他总要捡起来 。整理好 。再次使用 。久而久之 。别人看不惯他 。认为他是精神病 。劝他待岗回家 。(但是 。现在审计部门否认逼走沈巍的事 。称沈巍是他们单位的长病假员工 。)再加上家人的嫌弃 。一气之下离开家、离开单位流落街头.....
他说 。我生长在一个穷困家庭 。从小就喜欢捡垃圾 。卖了橘子皮可以买书 。有什么不好?至今他仍然坚持的理念是“人不能肆无忌惮的浪费东西”“物尽其用 。我愿意过苦行僧的生活 。我喜欢这样的日子” 。就这样 。每天以捡垃圾为乐 。特别喜欢将捡来的垃圾分类打包 。卖垃圾的收入包括了他的吃、穿、用物品的消耗和购书 。
他说: 我最向往成都 。读书人一辈子有个理想 。最好的像诸葛亮一样 。出将入相 。如果做不到 。就学杜甫 。忧国忧民 。
他把沦落至此归咎于和单位的环保理念冲突 。
从他坚持的理念来看 。没错 。我们都应该珍惜再生资源 。但是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错了 。以牺牲自己的家庭、牺牲自己的才华、牺牲自己的尊严为代价与社会抗争 。是非常不理性的 。懦弱的 。
在他颓废的外表下 。我们似乎看到了他还有一颗充满了激情的心 。为路人讲《左传》、讲《尚书》谈企业治理 。告诫人们“善始者众 。善终者寡” 。这是不甘生命堕落的挣扎 。急切地表达他不愿与世隔绝 。希望拨亮最后一点光亮的心 。
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助他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哪怕是让他分类垃圾也满足他为社会做一点贡献的心情 。
其他观点:
这个新闻最近被炒的很火 。这个流浪汉也被炒作成了网红 。
首先 。我们要了解下这个人被曝光的意图是什么?只是单纯的报道一个社会热点、吸引大众眼球 。以此来带来某种流量或利益 。还是真心地要帮助这个人摆脱目前的困境?
如果只是前者 。很显然 。目的达到了 。但却因此给这个本是社会弱势群体、亟待社会帮助的流浪汉造成了诸多困扰 。很多人仅仅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在围观和议论这个事情 。好奇心驱使着大家迫不及待地想从他身上打探到更多有热点和能引起关注的信息 。甚至不惜曝光他的隐私 。弱者本已弱到无力保护自己以及应对外界任何的压力 。他们不应该被俯视、被围观、被议论 。这不应该成为对待弱者该有的姿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