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现在这个社会,怎样保持正确的价值观?怎样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我真觉得能坚持自己初心的人太少了 。
价值观随着环境和经历各种在变 。
可能当初自己的价值观就是一个苹果 。
结果最后变成那棵苹果树 。
人 。任自己人性无限扩张 。就会动摇自己很多很多 。
没有所谓正确与错误 。因为每个人价值观不同 。
对不对在于自己想法 。毕竟有些人明知道是错误的却还去做
没什么方法去保持自己的价值观 。
心思不为他物所动 。就可以啊 。
其他观点:
怎样保持正确的价值观?
什么是价值观?百度百科解释为:“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 。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 。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 。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
新华字典解释为:“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观点 。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 。”
从知识普及的角度看 。以上答案难免让大众难以理解 。
简单而准确的说 。价值观是人们度量某种行为有没有价值的尺子 。至于价值的定义 。仍然可以用马克思的观点:“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社会必要劳动 。”
价值观来源于人们的主观判断 。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思想观念 。这种思想观念是基于人生观的 。而人生观又基于世界观 。换句话说 。就是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
因此 。在讲清楚什么是价值观之前 。必须讲清楚什么是世界观 。什么是人生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宇宙及其万事万物的根本看法 。人生观是人们对活着的终极意义的思考 。考察世界观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宇宙有没有边界?二是物质会不会消灭?考察人生观也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二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使命?
如果回答宇宙是有边界的 。那么人类探索宇宙这一行为就有了“指望” 。体现为人生是有意义的;反之 。一个没有边界的东西 。会让人们想不清楚 。结果就是不可知论 。进而导致人生没有意义 。
如果回答物质会消灭 。那么就是承认了一切事物将有始有终 。意思是说 。当一种物质形态发生根本性变化时 。将不再承载这种物质原有的功能或使命 。我们认为它就是消灭了 。简言之 。物质会没掉的 。人是会死的 。反之 。认为物质不会消灭 。则容易导致人们内心缺少敬畏心 。或因此而为所欲为 。
就人生观而言 。如果回答人生有意义 。就会形成积极进取的价值观 。反之则容易形成“虚无”的人生观 。如果回答人生有使命 。就会努力去做该做的事 。反之则容易形成消极厌世或及时行乐的人生观 。
所以 。想要搞清楚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正确的 。有两个渠道 。一是从逻辑上推理 。一是反思历史验证的结果 。然后两者相互印证 。首先从逻辑上看 。既然人生观决定价值观 。那就搞清楚什么样的人生观是正确的就可以了 。
如果你同意人生有使命 。那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个使命的内容是什么 。反观历史 。作为扇形进化的一支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 。好像主要做了三件大事:学习、创新、教导 。并以此循环 。进行文明的传承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 。学习、创新、教导就是人类的该做的事情 。这三件事情 。既是人类的使命 。也是每个人的人生使命 。
当学习、创新、教导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观时 。以此为标准的产生的价值体系就生出来了 。一切行为是满足学习这一使命的行为 。都是有价值的正确行为 。比如谦虚、包容、坦诚……;一切行为是满足创新这一使命的行为 。比如劳动、发明、探索都是有价值的正确行为;一切行为是满足教导这一使命的行为 。比如教育、分享、孝敬也是有价值的正确行为 。
需要注意的是 。不同的国家体制、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他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社会发展的重点是不同的 。比如当前我国倡导的12个价值观 。就是符合当下国情的价值观 。具有相当的正确性 。
其他观点:
什么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就是無我相有他相 。所謂的正確的人生方向就是以成就別人為導向 。一般情況下:以我相關有智力沒智慧 。以我無關才能呈現智慧 。
为什么?就人性来说:
人性有弱點和優化:凡是利我的屬於弱點 。凡是利他的屬於優點 。緣起與自我 。分為兩個相 。利我的叫我相 。利他的叫他相 。凡是我相的行為模式都是低效的 。凡是他相的行為模式都是高效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