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大国医》之美

掩卷《大国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罗大伦博士为我们依次呈现了王孟英、朱丹溪、李东垣、缪希雍、钱乙5位大医家的精彩人生,简洁而不失内涵,通俗而不失典雅,诙谐而不失庄重,读完很受裨益 。我从这些大国医身上发现了他们各自的美,现归纳如下 。  王孟英——半痴之美   王孟英,我国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著有《温热经纬》 。14岁,其父因病故,遗言“必期有用于世”,遂始学医 。众人皆云其呆傻,似半个痴儿,孟英不怒反笑,取号“半痴山人” 。霍乱、疟疾来临时,半痴义无反顾,将个人、家庭生死置之度外,心悬千里之外的劳苦大众,始终奋斗在治疗的第一线,终不幸被感染,马革裹尸而还 。半痴之美,是勇士之美,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朱丹溪——晚成之美   朱丹溪,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的代表人物 。丹溪曾为一乡之里正,好打抱不平,常鲜衣怒马,仗剑江湖 。古人云:“年过三十不学艺 。”三十又六,拜许谦习理学,后妻亡师病,遂志岐黄 。年四十四,方欲拜罗知悌为师,不见,便“日日拱立于其门,大风雨不易” 。三月后,师沐浴更衣,大开中门,郑重收其为徒 。其求学情之真,意之切,心之诚,无不谓之动容!   李东垣——锐气之美   李东垣,亦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的创始人 。他一出场便语出惊人,年虽少,见张元素,掷千金,并言:“我要学习您全部的医术 。”这是何等锐气!现在很多的80后和90后,最缺乏的就是一股锐气、一份执着 。师为之震惊,遂收为徒 。他虽家财万贯,却洁身自好,勤奋刻苦,不辱师门,终成一代宗师 。  缪希雍——自救之美   缪希雍,明代著名医学家,深究药物炮制,著有《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等 。出身于官宦之家,后父殁,尝尽人间冷暖 。17岁患疟疾,世医谓之无救 。病榻之上,自学《内经》,悟其要义,自拟药方,“不旬日廖” 。假如当时他听任了庸医的摆布,放弃了自己,中医历史长河中必然少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  钱乙——望神之美   钱乙,北宋著名儿科学家,幼科鼻祖,其著《小儿药证直诀》对后世影响深远 。《难经》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中医诊断的最高境界是望诊,而钱乙恰恰是个中翘楚,自创小儿“面上证” “目内证”,时任太医院,众医无不钦佩 。他还精于五脏辨证,创立五脏补泻方剂,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六味地黄丸了 。  5位大国医,五种之美,构成了其各自的本色人生,其酸甜苦辣、启迪后人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8岁那一年,我进入安徽中医药大学学习,至今快7年了 。今日读完《大国医》,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当今我辈学子,欲学好中医,达到大国医的完美人生,至少首先应具备以下几点:   学医者,要有健康风骨   五位大国医,或自幼羸弱,或亲友故去,或仕途不济,都走上了行医济世这条路 。而学医后的他们,都深谙中医养生之道,个个都年逾古稀后,方驾鹤西去 。现今,试想坐诊的医生,羸瘦尪弱,状若欲倒,又何以取信于病家 。相反,仙风道骨,鹤发童颜,未治已取信三分 。所以,学医者,即使不能仙风道骨,也至少拥有健康风骨,方能造福于世 。  学医者,立学先立品   清代医家叶天士曾要求弟子要做到“三需、三戒、三敢”,即需仁、需勤、需文;戒贪、戒闭、戒傲;敢疑、敢干、敢当 。学医必须要先立品 。我的导师在门诊带教时,常常告诫我们:做学问,必须先做人,而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把学问做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只有品行端正、淡泊名利的人,才能持之以恒,潜心医学,终有所悟 。  学医者,必须苦读深思   入学以来,令我颇为感触的一件事,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和室友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游玩,却发现他们的大部分自习室里竟座无虚席 。那一刻,我们的内心无比震撼 。本是该休息的时间,但他们依然选择了苦读 。古往今来,伟大的人无不是“熬”出来的 。现今,倘若我辈中医学子也能鸡鸣而起、星旋而息,何愁中医不继、中医不承?   学中医者,必须文哲兼备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指出:“学中医者,必须文理通,哲理通,医理通 。”中医文化是植根于五千年的中华文化 。古人云:“秀才学医,如笼中抓鸡 。”可见,文化底蕴越深,学习中医经典便更加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阴阳五行八卦,精气血津液,三焦六经八纲辨证,无不体现了先哲们的超凡智慧 。就自身体会而言,在本科期间,我们先学习了《医古文》这门课,然后再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四大经典时,就会发现晦涩难懂的繁体字也变得“活泼可爱”了 。因此,我们只有钻研国学,明辨哲理,才能洞悉中医学之精髓 。【品《大国医》之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