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蜜蜂饿死了一大半”的急救措施在书本上是这样描述的
文章插图
疑问二
“蜜蜂饿死了一大半” 。现实中是否存在?
以我个人几次的经验来看 。蜜蜂饿死了一大半的事实根本就不成立 。理由如下:
一.蜜蜂有传递食物的习性
蜜蜂是营群体性生活的昆虫 。在同一蜂群中 。它们各司其职 。各尽所能 。相互依存 。不会象某些动物那样在同群中为了各自的生存而互相竞争、掠夺和残杀 。也正因为这样 。无论是书本理论还是实践经验来看 。蜜蜂具有传递食物的习性 。它们是同甘共若 。患难与共的楷模 。
换句话说 。在同一群蜜蜂中 。挨饿是集体挨饿 。饿昏是集体被饿昏 。被饿死亡会是集体死亡 。
二.蜜蜂挨饿后的抉择
1.集体飞逃 。本人曾经在秋未季节 。二度将预测难以越冬的弱小蜂群带至千米左右的村庄附近遗弃 。希望其它爱好者收养 。结果人还没回到家 。被遗弃的蜜蜂已回到原巢位置结团 。另外 。网友们常谈的模拟分蜂 。也足以作为蜜蜂恋家的旁证 。
文章插图
2.集体昏迷→死亡 。几年前本人因工作过于忙累 。将蜜蜂冬前饲喂迟缓了十天左右 。当时的气温约为15℃左右 。那天刚回来还未进家门 。习惯性的向蜜蜂巢箱瞥了一眼 。突然发现几群蜜蜂象泥石流一样从巢门口翻滚而出 。定晴一看 。知道把蜜蜂饿坏了 。便紧急勾兑了温热的蜂蜜水装在喷壶内在箱内、箱外尚在蠕动的蜜蜂喷洒 。又紧急用“小太阳”电暖补温 。结果没有一群蜜蜂救活 。同时又紧急打开巢外未见异样的蜂群 。结果都在箱底蠕动 。也未能有效拯救复苏…共损失6箱蜜蜂 。只因深秋渐冷 。蜜蜂已无处可逃 。只能守株待兔 。若已发现蜜蜂饿昏 。那弱小的生命已根本无法拯救 。
文章插图
其实 。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 。上述事例似乎有矛盾之处 。其实不然 。病虫危害、严重缺蜜等恶劣环境 。导致蜜蜂飞逃的时间点一般在有零星蜜粉源的夏季和秋季 。饿昏饿死蜜蜂的时间点一般在外界寒冷且无蜜粉源的冬季、早春和晚秋 。
上述事实 。是我对书本上的救助理论(包括中毒、患病蜂群)不再相信 。也是多篇文章中呼吁:尽信书等于无书 。在部分认知上唯一唱反调、敢与那些依靠书本和道听途说的所谓专家叫板的原因所在 。
文章插图
“蜜蜂死了一大半”的原因应该是老死、病死或者部分中毒
一.老死、病死所致
因上年秋季哺育的新蜂(未死亡的一半)有限 。在冬季排泄和春繁前后 。蜂群中会有大量老蜂消失 。多数死在蜂场附近 。巢门前每天会有不少死亡的蜜蜂被拖出 。这也是新手养蜂 。看似已有零星蜜粉源采集 。蜂群反而春衰的原因 。尽管蜜蜂数量少了 。但蜜蜂质量却提升了 。究其原因 。这是上年秋繁工作没有做好 。哺育的越冬适龄蜂少所造成 。蜜蜂死亡时间切点主要集中在冬季蜜蜂出巢排泄及早春繁殖期 。
文章插图
二.部分蜜蜂中毒所致
早春时节 。杏花、桃花、油菜陆续开放 。有些农户不是避开花期施药 。有在花期喷洒农药的漏习 。这时死亡的蜜蜂 。基本以采集蜂为主 。死亡症状是蜜蜂在巢门、地面旋转挣扎 。死亡后身体卷缩 。吻伸出 。翅膀参差不齐 。偶有饲喂中毒后被拖出巢门外的浅褐色幼虫 。与受冻幼虫症状大致相同 。万一有中毒症状 。只能发现后关闭巢门 。用稀糖水(可以添加板兰根、金银花冲剂等)稀释饲喂加以缓解 。因蜜蜂中毒只能以预防为主 。基本无法救助 。别轻易相信蜂药商家和电脑桌前专家的忽悠 。
总结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过冬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咱们要求损失最小 。你说得这种现象很普遍 。我认为是正常现象 。现正是各种树木放花之际 。对原有包装别动 。以防早晚天变受冻 。晴天稍打开一点包装让蜂出入方便 。很快会发展起来 。我认为现在沒必要再喂 。让自已寻食采花好些 。
推荐阅读
- 鹅蛋韭菜怎么炒好吃
- 有的人说湘菜在广州特别火,这是为什么?
- 俗谚:农夫不使劲,饿死世间人!如今农村人不愿种地会饿死人吗?
- 鹅蛋能和鸡蛋一起吃吗
- 湘菜和川菜,哪一种更有优势?
-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你饿死也不会吃的食物?
- 桑葚酒适合什么时间喝
- 在广东,为什么感觉湘菜比川菜更受大家青睐?
- 古代老百姓耕地更多,为何还有人饿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