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怎么描写春天的?( 二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怎么描写春天的?

文章插图
所以说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第一首是写景为主 。加上合理联想;第二首是融情于物 。有感而发 。都是以点带面 。删繁就简 。简洁又形象地刻画出了早春的景色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怎么描写春天的?

文章插图
这就是我hyg陌上花开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十分感谢您的阅读!不足之处 。欢迎指正 。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 。如侵权联系删除)
其他观点: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是题写在画作上的诗 。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第一首诗题“鸭戏图” 。再现了画中的江南春景 。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 。“正是河豚欲上时”进一步突出了一个“春”字 。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怎么描写春天的?

文章插图
第二首诗题“飞雁图” 。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 。从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怎么描写春天的?

文章插图
两首诗的切入点都是“候鸟” 。把对春天比较敏感的鸭子、河豚、飞雁融入到诗中 。比纯粹描写春天景色的诗作更有新意 。构思更加新颖 。意境更高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怎么描写春天的?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这是苏轼的两首题画诗 。而这两幅画都是宋初名僧惠崇所绘 。
关于这两首诗 。究竟是“晚景”还是“晓景”?众说纷纭 。
不过 。从字形上看 。“晚”和“晓”太相似 。在流传中出现混淆完全可能 。而从诗意来分析看 。“晓景”似乎更加贴切 。所以 。我采用了“晓景”一说 。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题画诗”?
题画诗这种艺术形式 。是指在中国画的空白处 。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 。使其诗画互补 。使意境更加深远 。
惠崇的这两幅画 。没有流传下来 。而借助了苏轼的“题画诗”却使得这两幅画的名称流传了下来 。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
《鸭戏图》与《春江晓景》(其一)
据说 。《鸭戏图》原画早已经不在 。网络上搜到的这幅画 。由于看着也很赏心悦目 。就权当是真的吧!虽然也是局部 。不过依稀可见竹枝、春江、野鸭、蒌蒿等景象 。桃花和芦芽看不清了 。当然 。河豚本身就是“吃货”苏轼流着口水想象的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怎么描写春天的?

文章插图
(春江晓景画)
然后 。苏轼就写了这《春江晓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
要说 。这样的早春景色 。我都见过千百回了 。一群鸭子在春江里闹腾 。岸边长长短短的野草 。我愿意理解是看多了 。麻木了我原本敏感的诗情画意 。所以就是没有找到类似苏轼这个感觉 。
坦诚的说 。这首诗很有画面感 。扑面而来的是无法压抑的生机 。一定是惠崇的画本身很灵动也很引人入胜 。所以苏轼在起笔的时候就已经陶醉了:
竹林斜逸江畔 。躲在后面的三两枝桃花 。娇然绽放 。格外活泼 。
你看 。景象有远有近 。有多有少 。搭配得非常完美 。而且一句“三两枝” 。还从侧面点明了时节 。东坡 。真是大神啊!
一条春江缓缓慢慢的流淌着 。几只瘦鸭乐在其中 。把歌唱得很高昂欢快 。这些小家伙 。一定是试出了水温 。没有了昨日那样寒碜脚丫子了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怎么描写春天的?

文章插图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其实 。水暖没暖 。谁知道呢?可这一点都不重要啊 。也没有谁真的拿个温度计去印证苏轼的对错 。
而且 。我以为 。江里的鸭子一定是瘦鸭 。并且数量不多 。三三两两而已 。满江肥滚滚的鸭子 。哪会有这样的美感!
春江岸边 。蒌蒿 。就是南方的水艾 。高高瘦瘦的遍布岸边 。蒌蒿的下面 。芦苇偷偷冒出了芽 。打量着新奇的世界 。
哎呀!这个时节 。不正是河豚从海洄游的时候吗?今年的海豚 。味道大抵还是有以前的一样美味吧!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怎么描写春天的?

文章插图
(芦芽短)
苏东坡毕竟是个有水平的吃货 。蒌蒿洗净 。沾点佐料 。再整一盘河豚生鱼片 。这口水怎么能够控制得住呢?
从视角到味觉 。从鸭的感受到自己的渴望 。诗人的思维跳跃很快 。搞得像“蹦极”一样 。一般俗人 。心理还真的赶不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