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独爱菊,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而不是“菊花源记”?( 二 )


陶渊明独爱菊,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而不是“菊花源记”?

文章插图
再来看渔人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陶渊明称该渔人沿着桃花林的浠水走到尽头 。遇一山洞后舍船步入 。这个山洞“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在东晋时期 。为了防止盗墓贼进入墓室 。墓道往往就是前窄后宽 。大体上程“凸”字形 。而真正的村落 。则会将路修成一样宽的形态 。以求图个吉利 。这也说明渔人可能去的是阴间 。而非什么村庄 。
陶渊明独爱菊,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而不是“菊花源记”?

文章插图
待豁然开朗后 。渔人见到的是秩序井然的美好世界 。这里的村落规划远非现实世界那样 。古代村落往往没有合理的规划 。多是错综复杂的形态 。而这里“屋舍俨然”、“阡陌交通” 。形态更像现实世界里的长安城 。能解释这一点的也就是古人“死者为大”的封建思想了 。古代人死之后的“待遇”是会比生前更好 。帝王贵族讲究“事死如事生” 。而寻常百姓讲究把坟墓修的规规矩矩 。
陶渊明独爱菊,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而不是“菊花源记”?

文章插图
渔人见到的人是“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而进过询问后才知道这些人是秦朝躲避战乱而来此绝境的 。尤为重要的是“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既然是与世隔绝 。为何到了东晋 。衣着打扮与外人无异?要知道秦朝的服饰与东晋时期是差异很大的 。而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说明这些村民处于完全隔绝的状态 。根本不知外界情况 。更谈不上衣着的“更新换代” 。所以能够解释这一点的 。就是村民的衣着都是后人给烧过去的 。
陶渊明独爱菊,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而不是“菊花源记”?

文章插图
在一番交谈后 。这里的村民拿出酒肉款待了这位不速之客 。东晋处于南北朝的战乱时期 。外界普通百姓食不果腹常有之 。而桃花源里能够丰衣足食 。尚有酒有肉 。这就不免让人联想到封建社会的祭祀活动 。后人总会拿出酒肉祭祀死去的先人 。渔人在桃花源里吃的乃是祭品 。当渔人回到家后 。向当地太守禀报了此事 。可太守带人寻找时 。再无法找到 。也就是说该村庄凭空消失了 。后来南阳刘子骥追寻此景 。然而未果 。且在回家后突然病逝 。这也有可能是刘子骥亲临乱坟岗后惊吓过渡 。一病不起 。
陶渊明独爱菊,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而不是“菊花源记”?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 。东晋风水家郭璞在《葬经》中说“门前桃桑为大凶” 。陶渊明以桃花林为前景 。又以渔人亲见“良田美池桑竹”为后景 。前后皆是大凶之兆 。桃花有辟邪之效 。能够封印乱坟岗的鬼魂 。故而桃花源里的亡灵出不去 。在渔人误入讲述外界情况后 。里边的亡灵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亡百余年 。故而安然入眠 。不再贪恋虚伪的繁荣 。桃花源也就再不可寻 。所以陶渊明一生热爱菊花 。此处以桃花入笔 。其用意可能并不是营造一个“世外桃源” 。而是将乱世的恐怖反馈出来 。
其他观点: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老先生 。亲笔描绘的理想社会蓝图 。环境优美 。怡然自乐 。在这样的理想社会 。没有君主 。没有战乱 。没有贫穷 。没有欺诈 。人们淳朴厚道 。和睦相处 。过着自食其力 。康乐幸福的生活 。
陶渊明独爱菊,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而不是“菊花源记”?

文章插图
陶渊明为什么要刻画这样一种美妙的生活画面呢?这得从他的生活大环境说起 。
东晋末期 。社会分崩离析 。处于新旧朝代更替之际 。兵荒马乱 。民不聊生 。陶渊明生不逢时 。恰好处于这个社会时代 。他当然对东晋的黑暗观实不满 。但人单力薄 。他也无法改变社会现实 。因而辞官归隐 。
陶渊明独爱菊,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而不是“菊花源记”?

文章插图
惨痛的现实 。令他坚信当时的社会病态 。已无可救药 。于是他的心里就幻想了一种理想的生活图景 。相当于柏拉图式的理想主义社会 。陶渊明就以浪漫主义手法 。
描绘出一个桃花源 。桃花源理想的情境 。反映了当时的人民群众 。对于和平宁静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黑瞎的旧社会的抗议和憎恨 。说明现实社会君主制度 。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
陶渊明独爱菊,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而不是“菊花源记”?

文章插图
陶渊明因为自己的理想、抱负已在现实生活中破灭了 。而又耳闻目睹了人民群众的苦难和愿望 。才写出了这篇千古绝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