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四句教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


湛若水在跟王阳明写墓志铭时写道:溺于佛氏 。王阳明的心学也一直走佛家禅宗的影子 。这看起来与问题无关 。但其实在来说六祖慧能的一句谶子: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与王阳明的四句教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来品读一下: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为善去恶是格物 。知善知恶是良知 。
什么以前呢?心本来是无善无恶的 。如王阳明说的“不着相” 。有善有恶的心体都不是心的本来面目 。因为其中存在一个“意动” 。善恶皆是意动所致 。一动为善 。一动为恶 。而心体本身是处于未发之中 。
那么什么是格物致知呢?王阳明说为善去恶是格物 。顾名思义做善去恶的行为就是格物 。当心体形成透明剔透时 。善恶一照便知 。这就是良知 。
就如“天泉论道”时王阳明说:人心的本体原本就是洞明无碍的 。原本就具有个‘未发之中’ 。资性伶俐的人 。一旦领悟本体 。就是功夫 。他人也好 。自己也罢 。内观也行 。外用也可 。全部通体透彻 。其他人则不免有(后天)习气侵染的心在 。本体受到蒙蔽 。所以就要教他们在意念上切实地去为善去恶 。功夫熟练后 。心中的渣滓去除尽了 。本体也就明澈了 。
言归正传 。四句教是什么真命题吗?从心学逻辑上看 。毋庸置疑 。是真命题 。否则心学就只能被看成是鸡汤 。而不是哲学 。

王阳明的四句教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王阳明倾其一生的“四句教”其真伪性 。其症结就是从善从恶的哲学 。“汉学”更确切的说是“华夏古哲学” 。(因为汉语学繁衍于华夏古哲学)是一个经诗子集交织的学说 。单从语言理解上可分三大版块:简单明了是其一 。其二是简单抽象 。三是抽象生僻 。往往看似简单 。你要考就得花时间 。甚至倾其一生 。正所谓:千锤百炼出深山 。
话转正题 。“善”“水”天天和我们打交道 。水天天喝喝不够 。老生常谈善天天谈不完 。正是“善若水 。水若善” 。“犟”是从牛抽象过来的一个词语 。“善”是从羊抽象过来的一个词语 。羊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个体 。所循的道就是“善” 。而“水”更善良 。永远低着头走 。盛在什么里就是什么形 。你肆虐她一瓢 。挥洒她 。从无怨无悔 。老子倡导善行把“善”和“水”匹配在一起━“善若水” 。“善”较抽象 。“水”较明了 。我们就用“水”去还原“善” 。水是非常有良性的 。遇阳则无形无影飘也 。遇阴则或雪或冰有形 。《伏·八卦》水于无形胜有形 。五行中唯“水”可从“金、木、土、火”生万象 。《周·八卦》取“坤”卦遵水性 。居东南 。绕三山五岳或泽或济归宿于海 。坤助生、乾助长 。其“水”为媒介也!再说《道德经》从头到尾贯穿的是“善”可是却用“玄之又玄”一笔代过 。“道”是“德”生存的土壤 。其媒介就是“善” 。就象看见沃土和参天大树一样 。唯独没有看见滋养她们的━水 。
回头再说说王阳明的四句教 。更确切的说是四步教:其从“无”入题 。经“有、知”到“存、去” 。无者混沌初开 。心体无肤 。即无善无恶;有者 。知者:经曰“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可概括为人类的意识形态之初 。因“习”而萌生善恶之意 。背驰而相远 。善恶有别 。人拥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致己欲于什么样的境界 。必然萌生什么样的念头……
一个人要消化上下五千年的国学 。确实很难!倾其所学 。望闻问切 。也未能解其症结 。这也是我的皮毛之语 。望切而磋之…
其他观点:
很多实修者一般都瞧不起搞学术研究的人 。认为这些人连门都没有进来 。文喜在去年有幸认识到一个实修者钱老师 。他曾经在20年前来根出名 。在复旦大学等高校给上万学生演讲 。钱老师与我沟通时说:他曾经做过实验 。把一块钢板分成两块 。然后他对其中一块钢板做功 。一天之后进行检测 。结果做功的那块钢板抗压强度增加了18% 。钱老师以此来证明精神力量的存在 。文喜当时说:何以证明说精神力?钱说意念做功啊 。文喜说:意念做功的实质是一个形而上存在的气场 。通天下一气耳 。是有物质能量属性的 。精神智慧类内容一定要依托于元气、由元气来承载才得以存在 。并行使其功能 。
【王阳明的四句教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大多数实修者都相信精神力 。意念力 。认为精神是实体 。而事实上 。元气弥漫、充斥在整个宇宙空间 。以及整个宇宙万物的内部 。元气的简本单位与西方微观物理学的量子是一致的 。至小无内 。谓之小一 。单位是普朗克长度 。即1.6*10^-35米 。而原子直径只有10-^10米 。微观物理学到了夸克就已经进入了形而上层位 。夸克直径为10^-18米 。由元气承载的精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