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报怨以德”。我们该怎么样解读这两句话?


感谢邀请
首先说下《道德经》 。第六十三章原文是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 。这样才是完整的一句话 。大小多少是个前置条件 。大小多少在我看来简单来说就是公平取中 。抱怨以德也是取中 。和化学一样只有取中 。没有偏私才能安稳长久 。天地大道就是如此 。
然后说下《论语》 。原句是:“或曰:‘以德报怨 。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 。’”对于这个“直”有很多种解释 。我个人的理解是采取一种“直”的态度 。这个的态度就是公正 。所谓正直公平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
最后 。我认为两位古人 。说的都是一个道理 。只不过一个在说天地 。一个在说人 。只有不以己之私去判断“德”与“怨”才能了解天地运行之中的道理 。这样才能更好的做事做人 。
多说一句 。我们看问题也好 。看人也好一定要全面一些 。正如现代大数据一定要充足后再做判断 。另外我们的先贤们都是有智慧的人 。他们的道理往往不会是字面上 。还有就是这些书籍经过无数时光和无数的人 。我们看到的不全是那些先贤们所表达的 。正如《庄子》轮扁斫轮说的那样 。很多事情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所以建议不要读死书 。一个字一个句去弄 。当然如果是学术研究另作他论 。作为国学爱好者 。我个人认为了解主旨大意 。知道道理就好 。更不必刻意背诵 。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报怨以德”。我们该怎么样解读这两句话?

文章插图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报怨以德”。我们该怎么样解读这两句话?

文章插图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报怨以德”。我们该怎么样解读这两句话?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这两句话 。单从字面意思看 。很难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甚至会产生与原文相反的意思 。所以必须放在这两句话的原文出处进行理解 。原文并不赞成“报怨以德” 。而简单地把两句话连在一起理解的话 。则似乎变成了提倡“报怨以德”的意思 。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出自《论语》 。原文如下:
或曰:“以德报怨 。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 。”
从原文的意思来看 。孔子不赞成“以德报怨” 。而提倡“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 。
“报怨以德” 。其实就是“以德报怨”的意思 。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原文如下:
和大怨 。必有余怨;报怨以德 。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 。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 。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
从这一章全文的意思来看 。老子也不赞成“报怨以德” 。并且也说明了不赞成的理由 。即:“和大怨 。必有余怨” 。
孔子和老子 。分别作为儒家和道家的代表人物 。为什么他们都不赞成“报怨以德”呢?《论语》中只提倡说要“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 。但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论语》的其他章节提到了类似的问题 。
从《论语·学而篇》可以找到原因 。原文如下:
有子曰:“礼之用 。和为贵;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
另外 。我们从《道德经》的相关语句中也能找到答案 。
老子不赞成“报怨以德”的原因 。就是“和大怨 。必有余怨;报怨以德 。安可以为善?”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两个相互怨恨的人 。必然的是因为互相碰撞 。碰撞的很厉害了 。才会造成伤害并留下怨恨 。要让怨恨和解 。就相当于强行把两个必然会产生碰撞的人融和在一起 。双方越退让 。反而越会觉得心里更怨恨 。这就是和大怨 。必有余怨的道理 。
老子并不赞成 。无条件地和解怨恨 。无底线地宽容伤害自己的人 。老子认为 。唯有以德相交 。才不会造成相伤相怨 。不以德相交 。即便表面上和解了 。两者依然是合不来的两个人 。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报怨以德”。我们该怎么样解读这两句话?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以德报怨”与“抱怨以德”同意: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报怨以德”。我们该怎么样解读这两句话?】何以报怨?答曰:“抱怨以德” 。以德报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