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规模那么大,为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 三 )


其他观点:
在中国考古界 。兵马俑的发现 。那就相当于一枚重磅炮弹 。放眼当今世界 。没有哪个出土文物能够与兵马俑媲美的 。因此 。它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
目前公认的说法 。是1974年陕西农民挖井的时候 。发现了兵马俑 。
但其实 。骊山脚下的百姓们 。早就知道地下有陶俑 。他们天天与土地打交道 。经常从地下挖出这种东西 。但是谁也没把它们当回事 。都把这种东西叫“瓦爷” 。只是他们不知道 。地下的“瓦爷”会有这么大的规模 。
改变这些“瓦爷”命运的 。是一个叫杨高健的18岁小伙儿 。
1974年春天 。陕西大旱 。眼看着地里的庄稼就要旱死 。骊山脚下西杨春的百姓们决定挖井引水 。那个年代没有打井机器 。全靠人工来挖 。
3月29日 。杨高健和杨志发、杨彦信、杨宜洲等几个人一起挥汗如雨的干着活 。突然 。杨高健的锄头碰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 。杨高健嘴里还嘟囔着:“不会让我挖到瓦爷了吧” 。
随着继续深入的挖 。他们不但挖出了一些陶俑片 。居然还有青铜制作的“弩” 。还有成捆的青铜箭头 。

兵马俑规模那么大,为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

文章插图
【兵马俑规模那么大,为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杨高健和其他村民不一样 。上过学 。初中毕业 。他知道这些东西不简单 。于是 。他赶紧报告给了村里的支书杨建成 。
杨建成不愧是支书 。觉悟就是高 。立马把这件事上报给了公社水利干事房树民 。赶巧了 。这个房树民略懂考古 。他看了看挖出来的东西 。赶紧上报给了临潼文化馆 。
临潼县文化馆馆长赵康民让人把东西送到县里 。他一看就知道这是文物界的宝贝 。但是 。当时的环境特殊 。赵康民也不敢声张 。自己偷偷的在文化馆里修补这些文物 。
赵康民有个亲戚叫蔺安稳 。当时在新华社当采访人员 。他把这件事写成了一篇内参 。名字叫《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 。成功的引起了高层领导的注意 。国家文物局迅速派人到陕西 。
于是 。一座气势恢宏的“兵马俑”徐徐在世人面前展开 。
截至目前为止 。考古人员已经发掘出来了8000多个兵马俑 。这些兵俑与真人大小一模一样 。有将军俑 。跪射俑 。站射俑 。还有古代战车遗迹 。完全还原了古代战场的情景 。
更妙的是 。这些陶俑栩栩如生 。每一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 。完全不是批量复制出来的 。就像真人一样 。难以理解的是 。这些陶俑手中拿的兵器 。那可是货真价实的真兵器 。并不是假的陶制品 。
因为兵马俑在秦始皇陵附近 。因此 。长期以来 。专家们都认为这个规模庞大的兵马俑 。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也只有秦始皇 。能摆下这么大的谱 。
但是 。有一个问题却始终没有人能解释 。这么大规模的一个陪葬品 。史书中为什么没有任何的记载 。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 。详细的描述了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 。但是对于兵马俑 。却是一个字都没有提 。
不仅仅是《史记》没有记载 。在中国2000多年来的任何史书上 。都没有发现有对兵马俑的记载 。这到底是为什么?
兵马俑是秦国的“军事机密”
兵马俑 。在当时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它到底是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目前有不少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长期关注、研究兵马俑的建筑学家陈景元先生 。很早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 。兵马俑根本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而是秦始皇爷爷的奶奶秦宣太后的陪葬品 。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芈月” 。
兵马俑规模那么大,为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

文章插图
这个芈月可不是一般人 。她是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的儿媳妇 。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秦昭襄王的老妈 。也是中国第一个称“太后”的人 。更是第一个以太后的身份把持朝政长达41年的人 。
她是绝对有资格 。拥有这么大规模陪葬品的 。
陈景元先生虽然不是历史学家 。但是他对于兵马俑 。却有很长时间的研究 。因为在他看来 。兵马俑内部的古建筑 。也是他研究的范围 。
1957年 。陈先生考入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为了研究好建筑 。他涉猎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史和建筑史 。
1961年 。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开始对临潼县进行城市规划 。因为当时秦始皇陵墓已经被列入保护对象 。所以 。他们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好好考虑如何对秦始皇陵墓进行保护 。而陈景元正是当初的设计团队成员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