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规模那么大,为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


长久以来 。我们一直认为兵马俑是陪葬品 。但随着考古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兵马俑不是陪葬品 。
首先 。兵马俑坑中出土了4万余件兵器 。全部来自秦国本土 。而没有一件来自东方六国;此外 。兵马俑坑中出土的兵器皆有“某某年吕不韦造兵器”等铭文 。工匠籍贯也都为秦国本土 。没有来自六国的工匠 。而其中最晚的一件兵器是公元前228年制造的 。此时距离秦始皇统一六国还有7年时间 。也就是说:兵马俑是在秦王时代完工的 。《史记》记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 。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而兵马俑服饰却是五颜六色 。这也佐证了兵马俑早在秦统一之前就已经建造完成 。与秦始皇陵在秦始皇死后才完工有着很大差异 。
其次 。兵马俑坑距离秦始皇陵封土距离有1.6公里 。这种布局也不符合戍卫需求 。如果秦始皇希望死后有卫队长相守卫 。那么兵马俑应该在秦始皇陵封土附近更为合理 。岂有卫队离统帅1.6公里这么远的道理?
第三 。兵马俑坑为半地下结构 。其上方原本有棚木并且高出地表 。这与秦始皇陵其他陪葬坑低于地表8-10米形成鲜明对比 。坑内甬道纵横交错 。仅1号坑就有供人行走的通道多达20个 。这种完全开放式的结构完全不符合深埋地下的陪葬规格 。
第四 。兵马俑为真人大小的陶俑假人 。但兵马俑配发的兵器却采用了实战用的真实兵器 。并严格按照秦国兵器的制作要求 。层层把关 。刻有工匠籍贯姓名 。彼时 。秦国尚未发动对六国的统一战争 。如果这个时候就耗费国力将大量实战兵器用于陪葬 。显然不合常理 。显然 。这些兵器原本就是用于实战的 。秦末时 。周文的大军攻入关中时 。章邯曾统率刑徒前往抗击 。章邯曾说“今发近县不及矣 。骊山徒多 。请赦之 。授兵以击之 。”如果兵马俑原本就是一座开放的军事基地的话 。那么章邯就近从这里取走兵器 。也就顺利成章了 。如果兵马俑坑是陪葬坑 。章邯是断然不敢挖掘秦始皇陪葬坑来武装刑徒的 。
此外 。尉缭在任秦国国尉时 。曾提出“治兵者 。若祕于地” 。李斯在获罪为自己开脱时 。也曾向秦二世提起自己的功绩“臣尽薄材 。谨奉法令 。阴行谋臣……阴修甲兵” 。而韩非子在出使过秦国后 。也曾向韩王提到:秦国在修象兵“与象人同事也 。夫知祸磐石象人” 。这个“象兵”应该说的就是兵马俑 。如果兵马俑只是陪葬用途 。韩非子不会这么紧张的向韩王上书示警 。应当是韩非子发现了兵马俑的军事用途 。
综上 。兵马俑坑应该是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前 。秘密在骊山一带修建的军事演练基地 。用于训练军官 。为统一战争做准备 。出于这种目的 。兵马俑如此大规模的工程没有被史书记载 。也就合理了 。毕竟 。秦始皇陵修建的细节都被司马迁记载了下来 。兵马俑如果是陪葬附属品 。又怎么会漏掉?
其他观点:
兵马俑作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 。自出土以来 。一直为全世界所关注 。它不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
然而 。规模那么大的兵马俑在史书中却没留下任何记载 。这是为什么呢?怀着深深地好奇 。有书君查阅了许多资料 。得出了如下结论:

兵马俑规模那么大,为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

文章插图
一、修皇陵之事当时就没记入史书 。即使有也已经被销毁 。
在司马迁所著《史记·秦本纪》中 。可以看到秦始皇死后下葬的记载 : 九月 。葬始皇郦山 。始皇初即位 。穿治郦山 。及并天下 。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 。穿三泉 。下铜而致椁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 。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机相灌输 。上具天文 。下具地理 。以人鱼膏为烛 。度不灭者久之 。
这段记录向我们展示了秦始皇陵的两大特点 。奢华和保密性 。兵马俑数量如此之多 。工程如此浩大 。在秦朝的时候不可能没人知道 。
连下葬时都要处心积虑的设机关防盗 。说明秦始皇对于自己陵墓的保密工作非常重视 。因此可以断定 。秦朝史官不把这事儿写进史书肯定是有意而为之 。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丧葬不记档的规矩 。况且 。哪个皇帝乐意把自己的陵墓地点及陪葬品公诸于世呢?这么多豪华陪葬品也不敢写进史书吧?
俗话说 。不怕贼偷 。就怕贼惦记 。只要写入了史书那就免不了有人天天惦记 。因此为秦始皇修陵墓应该在当时就是一件不准记入史册的皇家秘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