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竹书纪年》毁三观不可信,到底怎么回事?


《竹书纪年》一、本身就存疑不能过信 。二、现在对其解读都是用心不纯 。导人向恶 。的确是毁人三观不能读 。
《竹书》身世
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 。也就是司马炎统一中国的第二年 。汲郡人不准(读音否标)盗挖魏襄王墓(后考证可能是安釐王冢) 。其中不见多少金银陪葬品 。却有大量的竹简 。
盗墓贼对这些自然是没有兴趣 。只拿了些能卖钱的陪葬品就扬长而去 。不久后被村人发现 。并通报官府 。官府将竹简收集起来足足装了好几车 。送往洛阳进献给武帝司马炎 。
司马炎随即命人整理 。称之为《竹书纪年》或《汲冢书》 。
以上被称为古本《竹书纪年》 。永嘉之乱后 。相关竹简亡佚 。

有人说《竹书纪年》毁三观不可信,到底怎么回事?

文章插图
而之后又经过战乱 。朝代变迁 。至600年后的宋代 。《竹书纪年》亡佚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出现在元明时期 。被称之为今本《竹书纪年》 。其中关于春秋战国部分以周王室纪年记事与古本的记载已经不同 。所以从出现开始质疑声就不断 。学者钱大昕认为其是伪书 。姚振宗更是推断今本是明嘉靖年间天一阁主人范钦伪作 。
但是我们今人最关心的内容 。《晋书》记载:
“其中经传大异 。则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 。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 。至穆王百年 。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 。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 。非二相共和也 。”
今人网络上流行的舜囚尧 。禹逼舜等内容在古本中未见记录 。但是太甲杀伊尹和今本记录是相同的 。
不过即使古本的真伪 。却同样是受到质疑的
有人说《竹书纪年》毁三观不可信,到底怎么回事?

文章插图
孤证不立
无论古今本《竹书纪年》都受到质疑而不被主流引用 。核心在于孤证不立 。
【有人说《竹书纪年》毁三观不可信,到底怎么回事?】正如我们中国历史记载可直追三皇五帝时期 。但是因为出土文物等证据的缺失 。夏王朝至今也没有被承认 。
我国的“信史”开始于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 。之后的历史我们在读史的时候可以看到 。都可以考证到具体的年代 。但是在之前的历史都是模糊不清的 。
那我们为什么相信《史记》等正史 。而对《竹书纪年》抱有怀疑呢?
这是因为《史记》等正史一方面来自于官修史书 。野史之所以为野史 。其在于古代民间缺少详尽治疗和信息获取闭塞 。大量的内容来自道听途说 。即使是当代的事情 。经过三个人转述 。到野史中也会面目全非 。而由于古代史家的代代想传 。更掌握国家保存的大量第一手资料 。使得记载内容更准确 。更详尽 。
但也不是说 。我们就完全相信正史的 。即使24史中也可能有不少谬误的地方 。但是我们今天能了解到的历史都是有其他文字记载佐证 。有相关出土文物 。
而《竹书纪年》出土于古墓 。仅有一部 。之前未见流传 。内容更是与其他大量主流历史相悖 。在没有任何支持的情况下 。孤证不立 。不能贸然的认可 。
这就比如 。我现在写一本书 。内容九真一假 。但是却改编关键的历史事件 。将其埋入地下 。数百年后被挖出来 。我这本书记载的历史是否就全是真的呢?
有人说《竹书纪年》毁三观不可信,到底怎么回事?

文章插图
《竹书》佐证
上面我说到孤证不立 。有些对历史了解比较多的朋友 。肯定会反驳 。《竹书纪年》的内容是有佐证的 。
佐证一
韩非子《说疑》:“舜逼尧 。禹逼舜 。汤放桀 。武王伐纣 。此四王者 。人臣弑其君也 。”
这段仿佛印证了《竹书纪年》 。但是奇怪的是舜逼尧 。禹逼舜古本不见 。却是出现在今本 。有后人牵招附会伪作的可能性 。
更关键的是 。这段话来自于断章取义 。和原文的意思完全相反 。大多数人不读原文 。却拿来做证据 。实在可笑 。我将上下文列出 。大家一都便知道 。
夫奸人之爵禄重而党与弥众 。又有奸邪之意 。则奸臣愈反而说之 。曰:“古之所谓圣君明王者 。非长幼弱也 。及以次序也;以其构党与 。聚巷族 。逼上弑君而求其利也 。”彼曰:“何知其然也?”因曰:“舜逼尧 。禹逼舜 。汤放桀 。武王伐纣 。此四王者 。人臣弑其君者也 。而天下誉之 。察四王之情 。贪得人之意也;度其行 。暴乱之兵也 。然四王自广措也 。而天下称大焉;自显名也 。而天下称明焉 。则威足以临天下 。利足以盖世 。天下从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