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 。与同为初唐的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四杰”称呼出自《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 。海内称为王、杨、卢、骆 。亦号为四杰 。”
《唐才子传》也曰:“炯博学善文 。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 。海内称“四才子” 。亦曰“四杰” 。效之者风靡焉 。”
初唐四杰一致反对齐梁至唐的倩丽绮靡之宫体诗风 。诗文取材广泛风格较为清俊 。对唐代的文风转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杨炯作为四杰之一 。主张“骨气”与“刚健”的文创风格 。其描写边塞生活的五律有昂扬气势 。其中借用乐府旧题的《从军行》便是代表 。也是后世传唱最为广泛的一首 。
杨炯《从军行》全诗如下:“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
此诗描写一位读书人从军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
作为金鼓杀伐之事的边塞诗 。该诗以严谨的律诗形式 。表达出一介书生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奋勇杀敌的激烈昂扬 。
尤其最后一句“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成为后世文人弃笔从武报效国家之壮志豪情的写照 。是传颂千古的边塞诗名句 。至今读来也是豪情满怀而慷慨激昂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 。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仅仅四十个字 。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又渲染了环境气氛 。笔力极其雄劲 。
??首联写边报传来 。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 。却说“烽火照西京” 。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 。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心中自不平” 。是由烽火而引起的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自”字 。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 。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
??颔联写主帅率军辞别京城 。奔赴前线作战 。以排山倒海之势包围敌国城堡的过程 。一个“辞”字 。显出奉旨率师远征者的严肃庄重;一个“绕”字 。显见铁骑威力无穷 。把敌兵团团包围 。龙城为匈奴名城 。此处指敌军要塞 。
??颈联紧紧接颔联 。诗人抓住了隆冬自然界的主要表象“雪”、“风”两者 。刻划两军对峙时的紧张场面 。上句视觉:大雪纷飞中战旗到处翻舞;下句听觉:风声狂吼中夹杂着进军的战鼓声 。两句诗 。有声有色 。各臻其妙 。诗人别具机抒 。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 。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
??尾联“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表达了初唐广大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的共同心愿 。李泽厚说 。“当时从高门到寒士 。从上层到市井 。在初唐东征西讨、大破突厥、战败吐番、招安回纥的天可汗(太宗)时代里 。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弥漫在社会氛围中 。”杨炯这两句诗 。是当时士人阶层的最强音 。有着时代的特色 。同样的气概 。杨炯在其他诗里也有所反映 。
??这首短诗 。写出书生投笔从戎 。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 。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 。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 。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 。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 。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 。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 。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 。诗人一概略去不写 。其次 。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 。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 。跳跃式地发展前进 。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 。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 。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 。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 。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同时 。这种跳跃式的结构 。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 。如山崖上飞流惊湍 。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 。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
推荐阅读
- 大闸蟹和梭子蟹哪个寒性大
- 有什么样的好书推荐给小学生?
- 高考往届生改应届生什么意思 高考往届生变应届生
- 沉浮的意思指的什么意思 沉浮的意思
- 啼啭的意思 啼啭解释
- 劳力士手表怎么样?为什么老板都喜欢戴?
- 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一等奖
- 大闸蟹和梭子蟹有什么区别
- 读《列子》有什么好处?